Category Archives: 咬文嚼字

埃里克·杰克逊的《支付战争》

  《支付战争》精彩的情节可以当小说看,很多卖点:例如作者从传统行业跳槽到互联网创业团队,刚入职时所感受到的一片混乱;例如,现在已成为常识的Growth Hacker运营手段,包括病毒式传播,直接花钱导入流量和用户,注册一个账号送10美元;又如,两个创业团队杀得血流成河,突然戏剧性地宣布合并;再如Paypal和X.com合并后,Elon Musk和Peter Thiel这两位如今红得发紫的牛人之间的激烈斗争,尤其是把Elon Musk赶下台的那次政变……看完这部美利坚商业宫斗戏,你就知道现在中国O2O行业烧钱抢用户然后相杀相爱的这一套,都是原样照搬人家十几年前的玩法。

  不过对我来说,上面这些不算特别来劲。因为Paypal黑帮的故事实在太有名了,大多数所谓“互联网思维”的段落,已经通过各种投资分享、创业宝典、大神博客看过了。

  让我兴奋的内容:

  首先,是David Sacks带领的运营和产品团队在几个关键节点的思考和应对,包括那些因为后续变化并没有执行下去的方案,例如:网络机器人买手计划、主动进军博彩业和色情业的拉斯维加斯战略、针对eBay的“核武器计划”等。Paypal黑帮很多人都是斯坦福大学的校友,这帮人的情商、逻辑和决策能力绝对是最终成功的核心因素。

  其次,是书里若隐若现的技术团队负责人Max Levchin。粗看,这人好像一直埋头忙于关注平台的安全性、防欺诈算法、性能稳定性等基础问题,与一次次激动人心的用户量暴增关系不大。但Paypal和X.com合并之后,Levchin短暂地失去了对技术方向的把控,后端平台就开始出问题,给运营前线拖后腿。最终后端服务是用Unix还是Windows这种纯技术路线的问题,居然导致了技术和产品核心骨干对Musk的反叛。

  最后,是不同组织的企业文化。有意思的是经过了十几年,2015年夏天eBay又把Paypal单独拆分出来。

东野圭吾的《魔球》

  刚看完了东野圭吾的《魔球》。

  东野圭吾是日拱一卒的勤奋型作家。如果按照出版顺序从《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到《麒麟之翼》一路读下来,能感觉到作品风格的稳步演进。

  所以最初《魔球》让我读得很疑惑:一方面包含的元素的确很“东野”,例如高中体育社团,社会家庭关系,冷漠的工厂和弱势的职员,警察和被调查对象之间的旧事纠结,当事人死前的竭力守护……这本小说甚至与《麒麟之翼》显出某种雷同;然而另一方面,尽管布局纷繁,但讲述方式却不那么游刃有余,与加贺探案系列有很大差别。

  放下书,去豆瓣上看了一眼评论,这才恍然大悟。《魔球》居然是东野圭吾写的第一本小说!与后来那些大名鼎鼎的“乱步奖”、“推理作家协会奖”、“直木奖”获奖作品不同,这部小说很长时间无法获得出版,寂寂无名,所以最近才翻译到中国。我在Page One书店里找到的时候,还以为是东野圭吾的新作品呢。

  再想一下就有意思了。其实东野圭吾一开始就想写这种复杂的多维度小说的。只不过第一本效果不太好。于是又缩回去,用更“本格”的方式写推理小说。等获得认同了,又逐渐把佐料都掺合进来了。当然,随着文笔越来越成熟老辣,他也更能驾驭写作的野心了。

  嗯,其他内容不剧透了。小说还是很精彩的,其实比起东野圭吾早期的其它小说,这本反而更接近颠峰一些。这两天大概6、7个小时就读完了。推荐。

成长和决策

  创业以后就变得紧张,有时候睡不着觉,没有心情更新博客。其实工作量还好,GDers大都是出色的工程师,团队也采用了成熟的软件工程,尽管工作强度很大,却不太加班。

  紧张是为个人能力不足而焦虑。真刀真枪开始创业,挽起袖子一个个PK问题,以前养成的粗心和懒惰的坏毛病就跳出来了:竞品调研不深入,代码review不仔细,琐碎管理没耐心、文档和邮件拖延症、人际交流疏忽大意……运气好,合伙人和团队都是顶尖的,同伴互相帮忙扛了很多事。但是团队在进步,跟不上,你自己就是瓶颈。

  刚去德国休假调整了一下,静下来仔细想了想。接下来得更勤勉努力,也需要更有效的沟通。关键是执行!关键是执行!关键是执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希望自己还能不断成长。在BLOG这里把当下的心情记录一下,日后印证。

  放几张德意志博物馆的照片,这里被称为“工程师的卢浮宫”。

  再聊聊决策。

  上周去计算所参加了一次创业沙龙。做了一点分享。除了介绍我们的产品,还聊了聊创业本身,尤其是关于决策,内容整理如下:

  1. 无论做什么事,关键都是决策和执行。
  2. 所谓高效的决策,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凭借有限的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这里面有很多重大选择,短期看无所谓好坏,然而涉及长远目标的取舍。
  3. 时间信息有限的情况下,要是没有一套自己现成的逻辑,就成了赌博,决策质量不会太高。
  4. 逻辑或者说方法论,源于系统化的阅读、交流、试验、学习和思考。
  5. 诺贝尔获得者那本《思维,快和慢》讲的就是这件事:人类的大脑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逻辑思维,很慢很费能量,但能应对复杂场景;还有一种是感性直觉,很快,但几乎是最原始的神经反射。系统很懒,总是不自觉地就切换到“省电模式”去了。而且关键时刻,在压力和情绪作用下很难静下心思考,往往是直觉占上风。正确的直觉并非天生,源自大量的自我训练和经验积累。
  6. 搜索引擎有离线和在线两套系统,离线系统很慢,但是负责抓取全网的数据,build索引。而真正查询过来了,在线系统直接查找索引,几句if else if else就快速返回答案。
  7. 平时对一个主题不涉猎没概念,没有构建牛B的索引,事到临头指望灵光一现,往往会进退失据。所谓机会给有准备的人,我在团队招聘时感触很深,很多人真的不懂创业,同时也没想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想要什么。
  8. 在创业这件事上,很多朋友很有热情,但表达出来的逻辑很浅:迭代改进、不怕失败和挫折、独特的点子、找用户体验的痛点、点灯熬油加班拼搏……总之,基本来自网上鸡汤段子和《乔布斯传》的片段,却缺少详尽的调查和学习、深入独立的思考、清晰的自我认识、与众不同的洞见、以及细节上的取舍决策。
  9. 指望用蛮力代替深思熟虑,这不靠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精力集中在长远目标上,把自己训练成领域专家。
  10. 我选择厦戎这个老大,就是因为他的决策质量非常高。

  叭叭呜的知乎专栏最近有一篇文章,讲述了Segway公司早期和乔布斯的交流。 即使交流对象是乔神这样的偶像,没有独立思考和逻辑,被对方洗脑,也是很危险的。Segway这件事里,即使乔布斯说得全对,他们也许还是应该咬着牙继续坚持原有节奏。而不是丧失信心推迟发布计划,甚至要“做出一款让乔布斯尿裤子的产品再发布”(注意,连语言表达方式都被乔布斯影响)。

再次推荐Startup: A Silicon Valley Adventure

  之前推荐过Startup: A Silicon Valley Adventure。这本书在回忆一次不怎么成功的创业。最近比较累,我还没读完。但仅仅凭借已经读完的章节,有理由再次强烈推荐一次。

  今天招聘的时候,别人问我和厦戎创业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我说:“我每天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厦戎说:“我到了周末甚至会有点儿失落”。这种乐趣无关成败和赚钱,而在于呆在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里。我TMD应该再早点跳下海创业的。

  Startup: A Silicon Valley Adventure作者明显也是带着这样一种心态经过这段旅程的。所以他的书里,其实不是在描写那些咬牙切齿的融资、开发、市场、法务、销售……,而是在回忆那段生活。

  举个例子,写到搞定天使投资、说服第一个合伙人加入的那个时间段,他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自己养的那只老猫“鞋套”,直到有一天:

  

  就在第三天的晚上,在我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痛苦。在差不多半夜三点钟的时候,鞋套走出了它平时睡觉的衣柜,并且有意地蹭醒了我。它从来没这么干过,我注视着它,然后它走到了我床边的一角缓慢地趴下。我接着也跪在了床边,我心里在想会不会床底下有只死老鼠或是另一只猫什么的。它接着将爪子搭在了我的手上,闭上了眼睛,然后开始一阵很有规律的深呼吸。我开始叫它的名字“鞋套……鞋套……鞋套……”它慢慢地张开无力的眼睛回应我,但没过多久,它就好像再也无法听见我的声音似的。又过了几分钟之后,它突然停止了呼吸,接着又开始抽搐,然后再继续呼吸,这样反复了几次,就好像是一辆老车在熄火之后,引擎会停一停,然后又逆火一下那样反复的过程。经过一番挣扎后,它终于完全停止了呼吸,鞋套的脸上露出了最后一丝少有的痛苦表情。

  我从未亲身经历过他人的死亡,更别说是这么戏剧性的死法了。银幕上有人中弹之后会抱着胸口倒下,生与死之间的界线总是那么清晰。但鞋套的死法却非常不同,对我而言,它就好像是一个古老的时钟那样,滴答滴答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接下来我经历了巨大的震惊、无助以及寂寞,对我来说,没有猫的地方怎么能算是家呢,我还不如从此住在酒店里算了……

  我永远无法忘记鞋套那晚的一举一动,我觉得猫之所以可以这么平静地死去,是因为它们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死。而对人类来说,让我们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对于死亡的无知。同时,当猫知道自己快要死的时候,它会离开住的地方,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死去(可能是因为它们不想弄臭自己的“家”)。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这么多年来我让它吃得很好,或是在它冷的时候常常让它趴在我的怀里——它把自己最后的时刻留给了我。

  是在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而不是推送某种营销忽悠、心灵鸡汤、成功学说教、或者道貌岸然的业界动态。这个人去创业是为了感悟和享受这段喜怒哀乐,而不仅为功成名就。

  老板的心态如此,团队气氛一定与众不同。恰好前一阵在《醉创业》翻译的Ben Horowitz的一篇BLOG里看到团队成员的评价。

  

  这听上去更像一次很糟糕的失败。但是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见过数十位GO雇员,包括Mike Homer,Danny Shader,Frank Chen和Stratton Sclavos这些很棒的人,令人惊讶的是,我见过的每位GO员工都说在GO工作是他们最棒的工作体验之一。尽管他们的事业停滞不前、没钱、成为头条上的失败者,这仍是他们最棒的工作体验。GO是个工作的好地方。

  这让我意识到Bill是位多么令人称奇的卓越的CEO。显然,John Doerr也这么认为,因为当Scott Cook为Intuit招募CEO时,尽管Bill在GO公司时曾经让John损失的大笔的财富,John还是推荐了Bill。

  其实,除了一段很棒的经历,GO公司至少还改变了一点点世界:

  1. 团队成长,很多人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里获得成功。例如今天Apple的副总裁、Intuit的CEO、以及iPhone团队里的很多技术、产品领袖。
  2. 之前业界认为不可能的事被证明可行。巨头们受到了GO公司的影响,此后主流手机操作系统里都加上了手写输入法。

  创业能否幸存,以至于获得巨大成功,往往取决于运气。但我们应该像Ben Horowitz说的那样

  

  如果你做不了别的什么,就做一个Bill这样的人,然后创建一个好公司吧。

  顺便提一下,10年前的今天,我开始写第一篇BLOG。给自己点个赞。

谈谈ODPS商业化(六):ODPS小伙伴SLS和DPC

  这篇BLOG是ODPS商业化一系列文章之一,更多请点击这里……

  在典型的大数据解决方案里,除了以ODPS这样的离线分布式计算引擎为核心,周边还需要日志收集、开发IDE、工作流调度、数据质量监控、BI报表等等一系列配套机制。因此ODPS用户往往还会对SLS和DPC等服务感兴趣。

  先说SLS(简单日志服务),这是阿里云提供的针对日志收集、存储、查询和分析的云服务。用户只需简单地配置日志产生的位置和格式等信息就能实时查询海量日志。用户也可以把SLS日志归档保存到ODPS中做更多数据分析。

  简单来说,SLS提供一个名为Logtail的客户端,把它部署到需要监控的机器上(阿里云云主机默认安装),配置好以后,Logtail会定时把本地的日志文件(例如Web Sever的access_log或DB的bin-log)上传到后端的RESTful API,然后用户就可以在后台利用SLS对日志进行简单的实时过滤和处理。CNZZ就基于SLS进行全网日志数据的收集。更多SLS细节请参考官方主页

  SLS在ODPS里面有一个project名叫sls_log_archive,用户打开推送功能后,SLS会定时把数据推到特定名字的表里(Project+Category),用户可以再执行一个简单的SQL把数据拖到自己的Project里。可以参考这篇用户文档。然后用户就可以写SQL把数据导入自己的Project,下面是个简单的SQL例子,第一句是在自己project创建一个表,第二句是创建相应时间段的partition,第三句是导入数据

  CREATE TABLE mylog LIKE sls_log_archive.XXXXXXX;

  ALTER TABLE mylog ADD PARTITION(__partition_time__=’2014_06_24_12_00′);

  INSERT OVERWRITE TABLE mylog PARTITION (__partition_time__=’2014_06_24_12_00′)
SELECT __source__, __time__, __topic__, _extract_others_ FROM sls_log_archive.XXXXXXX where
__partition_time__=’2014_06_24_12_00′;

  日志数据导入ODPS,就可以利用它的强大能力深入分析SLS收集上来的日志。这里有一篇BLOG很值得推荐

  接下来介绍DPC,它是基于ODPS的DW/BI的工具解决方案。DPC提供全链路的易于上手的数据处理工具,主要提供如下四种能力:
  1.把各种数据源的数据(例如RDS)拖拽到ODPS
  2.提供IDE开发界面和SQL代码管理能力
  3.任务调度功能
  4.通过拖拽和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BI报表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现。
  有了DPC,可以大大降低ODPS用户在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项目上的实施成本,加快实施进度。天弘基金、高德地图的数据团队基于DPC完成他们的大数据处理需求。 更多DPC细节可以参考官方主页

  有了ODPS+SLS+DPC小伙伴,就可以支持典型的大数据工作场景了:日志收集、数据开发和定时生产。还有更多ODPS小伙伴正在开放的路上,例如流计算和实时查询,请大家关注阿里云网站。

  这篇BLOG是ODPS商业化一系列文章之一,更多请点击这里……

Page One书店和格雷厄姆·格林

  总算到周末了,睡得不醒人事。周六一直睡到早上10点,创了今年的记录。

  起来以后开车带一家人出去玩。上一篇BLOG刚抱怨望京附近找不到好书店,今天在颐堤港看到一家Page One很不错。环境、服务、选书都很有品位。以后可以多带女儿去逛。

IMG_Ali_00179

  买了格雷厄姆·格林的《权力与荣耀》,村上春树的《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北岛的《蓝房子》

权力与荣耀  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  蓝房子

  格雷厄姆·格林的书都比较压抑,不适合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不过他本人很有趣。他同时又是正牌的英国军情六处间谍。还曾经在非洲当过著名双重间谍金·菲尔比的下属。格雷厄姆晚年的作品《尼斯的黑暗面》揭露了尼斯市的腐败,因此惹上官司并败诉,最终抑郁而死。在他死后三年,尼斯市雅克·梅德桑前市长因腐败和其他罪名被逮捕。

  至于为什么格雷厄姆·格林被提名了那么多次诺贝尔文学奖,却始终未曾获奖?,我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段有趣的回答

  格雷厄姆·格林为什么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可以分两个阶段看:1968年前和1968年后。

  1968年前他被提名过几次,但都没有拿到,原因不外乎几种:他过于流行招致偏见、当年有和他同样够格的人选,或者运气不佳。比如1967年,格林和奥登竟然齐齐输给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奥登难道不够格么,而且他更穷,又去找谁哭?

  1968年之后,人为因素多一点,这一年Artur Lundkvist当选瑞典学院院士,他是著名的格林黑,以及天主教黑,我们知道格林是天主教徒……

  他说,格林那么畅销,奖金给他没意义。他还说,格林要想拿奖,除非从他尸体上跨过去。

  前面那句话有记录,后面那句话是别人爆料的,半信半疑吧。

  不过他的确在和格林拼寿命。格林是1991年4月去世,Lundkvist熬到了当年的12月才去世,真是在用生命捍卫偏见啊!

  Artur Lundkvist还喷过威廉·戈尔丁,喷过亚洲文学。在文学问题上,本来就不存在绝对的不偏不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

黑人买劳斯莱斯,妓女生产军用高精瞄准仪

  上次提到用豆瓣阅读买了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一开头就很有趣,当时我是这么写的:“第一章,1923年,德鲁克14岁差8天,参加维也纳共和日大游行,独自走在‘社会主义青年军’方阵最前面,担任红旗旗手,却在游行中突然脱离队伍回家。他是天才,14岁就能清醒。如果当时德鲁克选择从众,变成一个小纳粹,今天就看不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了吧。”

  在那之后工作就紧张起来,一直空闲没往下看。直到上次天气不好航班取消,转高铁回北京。在火车上终于有时间把这本书全读完。很多细节很好玩。例如彼得·德鲁克还在英国投资银行工作时,那位永远只买卖克莱斯勒一只股票的套利高手,却不知道这是个汽车公司。

  书的最后阶段,浓墨重彩描述了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层。

  经济大萧条时代,劳斯莱斯亏损严重准备清盘。一位中层闯入高管会议,要求给自己10分钟。按照他的办法,1933年劳斯莱斯获得盈利。他也就成为总经理。扭亏的办法是:把车卖给黑人。由于种族歧视,有钱的黑人无法进入白人上流俱乐部。但劳斯莱斯能帮他们显示身份。然而,当时劳斯莱斯公司拒绝卖车给黑人,黑人往往得找白人代买。

  也就是这位经理,在二战时期顶住各种压力雇佣了2000名文盲黑人妓女进入生产线,生产军用高精瞄准仪。他找到了各种方法让生产保质保量完成……可惜他英年早逝,要不然可能会是通用下一代总经理。

  《旁观者》描述了很多彼得·德鲁克同时代的同类人,也就是被迫移民美国的欧洲精英(例如基辛格和他的导师就是犹太难民,并且参军打回欧洲去,再例如前面那位拯救劳斯莱斯的经理也是德国移民)。美国二战前后为什么走向强盛?因为吸纳到大量顶尖人才,普通社区大学里教政治学课程的讲师,也许就是当年参加过巴黎和会的外交家。

李朔取蔡州,几何原本,书房,旁观者,介质

  最近经常半夜在书房里翻老妈的旧书。

  昨晚偶尔浏览司马光的李朔取蔡州那一段,描写当然非常精彩。不过如果只看这些,视野很有限。应该再往前翻翻,从唐宪宗任命严缓为招讨使开始看:武元衡被刺杀,韩弘养寇自重,李光颜刚勇奋战,裴度经略全局……

  明朝徐光启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除数学上的贡献。译本语言水平非常高。创造了很多此前汉语中不存在的专业词汇,如: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徐光启在译序里这么写:“《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

  现在大家总是幻想如果明朝朝廷采纳徐光启的上书,大量制造并装备西式火炮,东北前线与满族的战争的结果是否会不同。其实这是制度问题,不是技术和装备问题。即使不用火器,明朝军队的装备和人数也比努尔哈赤的军队好。更早一点,戚继光与倭寇作战时,就已经发现对方的铁炮(由葡萄牙人传入日本的火绳枪)威胁很大。由于后勤质量问题,明朝这边的鸟铳经常炸膛,因此被戚继光放弃。

  在微博上看到的,NIGELLA的书房。以前说过我的梦想是一个大书房

study

  通过豆瓣阅读购买电子书,最近正在看《旁观者》。德鲁克说他曾认真研究过大学开设的课程,发现其中只有两门对培养管理者有用:短篇小说写作和诗歌赏析。书店里管理励志的书堆成山,包括德鲁克自己的那几本经典,对所谓管理者未必有用。效果还真有可能比不上他这本文艺腔的回忆录。第一章,1923年,德鲁克14岁差8天,参加维也纳共和日大游行,独自走在“社会主义青年军”方阵最前面,担任红旗旗手,却在游行中突然脱离队伍回家。他是天才,14岁就能清醒。如果当时德鲁克选择从众,变成一个小纳粹,今天就看不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了吧。

  以前BLOG写过,如果电子书替代实体书,我的书房梦想就有点尴尬。说到实体书和电子书,大多数人认为只是阅读体验和个人习惯问题。如果想深入思考介质和内容的关系,建议看看Tinyfool写的这篇《书的历史与未来——从介质、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相互影响谈起》。王兴有一次说,中国所谓四大发明,三项都与信息技术有关

《外族名将传》和《答苏武书》

  无意中翻到了奈波斯的《外族名将传》,以前买回来就忘在书架上了。每个名将的传记独立成篇,又互相呼应,和《史记》列传的风格很像。因此,这本小书就不像《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样的大部头那么累人,考验读者的耐心和记忆力。

  重点看了看波斯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阶段的雅典。不少名将命运多舛:

  米太亚德,在马拉松战役打赢了十倍的波斯大军。之后却因为进攻帕罗斯岛没有进展这点小事,被同胞处以罚款(因为在战场上受伤,无力参加法庭辩论),又因为没钱交巨额罚款,被投入监狱,病死狱中。

  地米斯托克利,力排众议放弃雅典城,带领希腊联合海军在萨拉米海战上大胜波斯水军。最后却被施以“陶片放逐法”,在希腊全境狼狈流亡,不得已投奔仇敌波斯王,客死他乡。

  阿里斯提德,是地米斯托克利的政敌,很早就被流放。直到波斯大军入侵才获得赦免,回到祖国担任将军,参加萨拉米海战。雅典在他的领导下获得海上霸权。虽然管理着联盟军费的巨款,但他却贫困而死,遗产勉强能支付葬礼费用,两个女儿由国家抚养并提供嫁妆。

  客蒙,是米太亚德之子,少年坎坷。米太亚德由于无钱交罚款死在监狱里。客蒙也被关起来,只有支付罚金才能获释。他的妻子不得不改嫁给矿山主暴发户,以换取后者帮客蒙还钱。当客蒙终于获得色雷斯等战役的辉煌胜利,达到人生的最高点时,却同样被“陶片放逐法”驱逐流亡。直到斯巴达向雅典宣战才被赦免召回。他以出色的外交才华让两国避免兵戈,不久却染病死在塞浦路斯海军前线。

  亚西比德,以前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里详细点评过,作为元帅指挥西西里远征,却被雅典同胞缺席审判处以死刑,不得已逃亡。尽管作风奢侈虚荣,但不能否认亚西比德对祖国的依恋。他流亡希腊各国,总想着为雅典做些事。费洛克莱斯把私人荣誉看得比千万将士性命还重,不肯听取亚西比德的忠告,一败涂地,斯巴达最终获得三十年争霸的胜利。亚西比德不得不远走波斯,却仍然逃脱不了追杀,熟睡后剑被拿走,熊熊大火,身中标枪而死。

  不知怎么的,读到这里突然想起李陵的《答苏武书》。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名言,是出自这本《外族名将传》。

思考、刺激和恋爱的线虫

  上次好书不少。看完诺贝尔奖获得者Daniel Kahneman的《思考,快与慢》之后,不由自主进行三十岁大叔的半途反省。好多重要决策时,我们自以为理智在主导,其实是被原始的条件反射左右,而所谓逻辑,仅用于事后拼凑借口。

  说到刺激输入、条件反射和大脑决策。两年前我在BLOG上写过麻省理工Ed Boyden教授用激光控制大脑的试验。类似的心理学、药理学例子很多。例如剑桥68级心理系学生的集体恶作剧,他们成功地使得一位有名望的神经心理学家只呆在演讲厅的左边讲课

  Robert Galbrainth做过更加惊悚的的尝试:他们给一名24岁黑人男性(代号B-19)脑中9个不同的区域植入了内置电极。其中有的区域是大脑中的奖赏系统,电流刺激使B-19产生了愉快的感觉。如果把这个电极的控制器交给B-19,他就会不停地按,和吸毒一模一样。

  他们做了更过分的事:B-19是同性恋,看异性恋的性交录影没有任何性反应,并表现出反感。但是刺激B-19的奖赏电级后,他开始兴奋、勃起和手淫。路易斯安那地方法院通过后,请了一名妓女来实验室引诱B-19。她成功了。长达2个小时的性交。B-19甚至克服了连在脑袋上各种碍事的电线。

  经过几个月的恢复,B-19慢慢对异性又失去了兴趣。但他的认知出现矛盾、焦虑和强迫症,他的一辈子都被这个实验毁了。

  其实不用那么多高科技,电级啊、激光啊。最简单的环境设定,就能让小白鼠患上抑郁症。对人类而言,社会本身就是最吓人的实验室。我们和小白鼠一样不断被外界刺激训练,有规律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逻辑经验,甚至意识形态;而没规律的,则撕碎你的情绪、自尊和信仰。我们自己也是实验背景的一部分,对其他人输出酸甜苦辣的各种刺激。

  和ZW讨论过这个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倾向于怀疑世界的真实客观性,也许我们仅仅是仿真游戏里的一段代码变量,或某种高级生物培养皿里的线虫,我们以为自由自在,实际被分在不同的实验组和控制对比组,被施予线虫们永远不可能理解的各种实验试剂。ZW照例评价我是邪恶的理工科学男,然后说,如果真是这样,生活好没劲。

  不管落在哪个培养皿,有个线虫会陪着你一直走到最后。

  其实这篇BLOG写的不是理工科技,而是对美女的一篇酸酸的爱情表白,你们现在才发现吗,哈哈。在杭州出差。周末到办公室加班。想老婆孩子了。

BTW:这次给金融BI团队展示即将发布的最新版算法,原本需要运行一个月的算法,ODPS上只运行了70秒。客户很满意。金融贷款的big data算法里面,也会对淘宝卖家进行心理分析,判读其性格特质,通过模型测评他们对假设情景的掩饰程度和撒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