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书的历史与未来——从介质、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相互影响谈起

李朔取蔡州,几何原本,书房,旁观者,介质

  最近经常半夜在书房里翻老妈的旧书。

  昨晚偶尔浏览司马光的李朔取蔡州那一段,描写当然非常精彩。不过如果只看这些,视野很有限。应该再往前翻翻,从唐宪宗任命严缓为招讨使开始看:武元衡被刺杀,韩弘养寇自重,李光颜刚勇奋战,裴度经略全局……

  明朝徐光启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除数学上的贡献。译本语言水平非常高。创造了很多此前汉语中不存在的专业词汇,如: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徐光启在译序里这么写:“《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

  现在大家总是幻想如果明朝朝廷采纳徐光启的上书,大量制造并装备西式火炮,东北前线与满族的战争的结果是否会不同。其实这是制度问题,不是技术和装备问题。即使不用火器,明朝军队的装备和人数也比努尔哈赤的军队好。更早一点,戚继光与倭寇作战时,就已经发现对方的铁炮(由葡萄牙人传入日本的火绳枪)威胁很大。由于后勤质量问题,明朝这边的鸟铳经常炸膛,因此被戚继光放弃。

  在微博上看到的,NIGELLA的书房。以前说过我的梦想是一个大书房

study

  通过豆瓣阅读购买电子书,最近正在看《旁观者》。德鲁克说他曾认真研究过大学开设的课程,发现其中只有两门对培养管理者有用:短篇小说写作和诗歌赏析。书店里管理励志的书堆成山,包括德鲁克自己的那几本经典,对所谓管理者未必有用。效果还真有可能比不上他这本文艺腔的回忆录。第一章,1923年,德鲁克14岁差8天,参加维也纳共和日大游行,独自走在“社会主义青年军”方阵最前面,担任红旗旗手,却在游行中突然脱离队伍回家。他是天才,14岁就能清醒。如果当时德鲁克选择从众,变成一个小纳粹,今天就看不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了吧。

  以前BLOG写过,如果电子书替代实体书,我的书房梦想就有点尴尬。说到实体书和电子书,大多数人认为只是阅读体验和个人习惯问题。如果想深入思考介质和内容的关系,建议看看Tinyfool写的这篇《书的历史与未来——从介质、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相互影响谈起》。王兴有一次说,中国所谓四大发明,三项都与信息技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