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打误撞,发现牛人团伙。
原本打算参加这期Beta技术沙龙,听霍炬讲的报告《大规模软件服务的管理和监控》。结果粗心大意,把时间记错了一天,今天下午就闯到奇遇花园咖啡馆去了。
也幸亏记错了,才能遇到Resys的牛人们线下聚会,正在讲数据挖掘和推荐系统的算法(collaborative filtering),于是就买了饮料,蹭听了一场。
讲演者是The Ensemble团队的中国成员,传说中的xlvector大侠。具体内容,当然是他们拿到Netflix Prize比赛leaderboard头名的比赛经验。
下面开始八卦,给没听过Netflix Prize的火星人科普一下:
美国DVD在线租赁商Netflix于2006年发起的竞赛,悬赏100万美元,只要提交比其现有Cinematch效果好10%的新算法,就获得巨款。Netflix公开了四十八万多用户对一万七千多部电影的上亿条评分记录,要求算法推测另外三百万条记录。同时,100万美元存入银行,每年5万利息作为年度进步奖,发给当年取得最好效果的参赛者。
Netflix Prize产生了轰动效应。大概是因为,这让公众亲眼目睹,靠数学和编程是如何挣到真金白银的100万美元的。主流媒体,例如《纽约时报》对此给予了大量报道(2009年7月27日的报道是:Netflix Challenge Ends, but Winner Is in Doubt)。技术领域的超女选秀?你终于明白了。对Netflix来说,得到了性能超群的数据挖掘算法,还做了广告,名利双收。
回来再说xlvector的讲座,八卦内幕相当精彩:一开始你追我赶;接着合纵连横,世界各地的独立的技术和参赛者逐渐融合,成为团队;最后,居然涉及复杂的商业谈判,大鱼吃小鱼,直到非此即彼,参与两个巨型阵营的团战……
伴随比赛过程,发表了大量的高水平论文,也申请了不少的算法专利,还有不少好玩的讨论:
比如有人研究了参加者的性别,发现一开始有很多女性参赛者,而且成绩很不错,但最后两个“超级大国”团队里没女性。研究结论是:女性不会投入两三年时间去做一件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男性相对单细胞一些,杀红眼了就钻进去出不来了。
参赛者Bill Bame在BLOG写到,他发现团队里都是两种人,一种是数学家,一种是工程师,思维方式行事风格截然不同,但两种人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The Ensemble团队最后30天工作中,租用了EC2云计算平台进行模型的训练与融合,每小时0.2$。MapReduce模式比较适合离线推荐算法。
OK,八卦写完了。很久没遇到这么好玩的东西。推荐Resys Google Group。这篇BLOG中链接和引用,都是我回来刚搜索出来的,未必全面准确,大家继续挖掘吧。另外,明天的Beta技术沙龙,我也很期待,号召大家参加。
最后赞一下奇遇花园咖啡馆。今天交流到最后,xlvector跑到墙边(整堵墙是一块巨大的黑板),用粉笔演算方程。一帮怪人在下面长吁短叹,其他客人头也不抬,继续喝咖啡上网。
照片来自wentrue的flickr
BTW:只是咖啡馆附近的西直门地铁,实在让人恼火。感觉自己是实验小白鼠,在八卦阵里撞来撞去,难道就没有专业人士稍微做些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