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une 2009

老妈的电话

  下午接到老妈电话,她又说没事。于是回了一句“我在开会呢”,急急忙忙挂掉。

  偏偏晚上和瓶子哥修改技术报告有点反复拖延,10点出来,地铁都没有了,打车回家。进门,渴,吃西瓜,开空调,洗脸……过了好久,才发现老妈不对头。

  原来老太太下午在外头逛街,不留神狠狠摔了一跤,门牙都摔掉了。

  当时一定很疼,所以给我打电话,又怕我操心,只说没事,就是问我啥时候回家。

  明天请假陪老妈去医院检查,老太太还一个劲不愿意,说自己去就行,怕耽误我工作。

  少罗嗦,我已经决定了

  末了,老妈偷偷叹了一口气:“老了”。

  什么呀,总是习惯走路带风,速度快得别人追不上,又粗心大意不仔细看路,而且眼镜片花了舍不得配副新的,摊上哪个年轻人,都得摔个嘴啃泥。明天陪你顺便把眼镜也配好了。

  同志们,我们长大了,也就是说,到了父母需要更多关心的时代了。再接电话时,别像某个混蛋儿子今天那样,粗心大意急火火。如果父母在外地,拨过去问问平安吧。“这点事儿都做不到,养这么大的一个儿子有什么用,煮着吃吗?”

推荐《我想吃一个小孩》

  最近居然忙到三周都没机会逛书店。今天参加贝塔技术沙龙,路过西直门地铁附近小书摊,发现一本西尔维娜的《我想吃一个小孩》,眼熟,在豆瓣首页的“最近大家关注”见过。买了在轻轨上看,有意思,法国式幽默,推荐。

  补:不久前写BLOG说到书房和梦想,刚刚看到VANCL陈年的最新专访,有一段展示了他的书房,哇!

挺龙芯

  最近有一篇不专业的新闻报道,给龙芯造成了很坏影响。虽然不从事这个领域,还是要挺一下龙芯。具体的技术、法律和产业上的分析,这篇贴子写得很清楚,就不多说了。其实微软、Intel和IBM每年都有上百件类似的专利官司。

  联想到前两年Linux专利案。API或指令集仅仅是约定或接口而已,底层模块怎么去实现它才是核心问题。MIPS指令集是20年前的基础性知识,本就源于大学教授的经典CPU设计课程教案(我研究生《体系结构》课学的就是那本书)。

  这不是特例。比如,无论欧洲、美国、中国三大移动3G标准哪一个,都涉及到CDMA基础,都要给高通专利费,而高通的知识产权,源于二十年前,公司创始人在大学做教授时的研究性工作。

  人人都在别人肩膀上继续创新,没可能也没必要重新发明轮子。

  授权给欧洲的意法半导体以后,龙芯的海外销售有突破。要进一步走向世界,就必须把法律问题清理好。反过来,如果不是好产品,没有市场潜力,那些CR虫子(知识产权律师)也懒得和你谈。

  这一代中国科研团队很辛苦,因为要替之前几十年的空白还账。这不仅仅是指技术,还有商业、法律方面的积累。有些学费,你是绕不过去的。但是,一旦打进圈子,熟悉了游戏规则,建立起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反过来,有资格向后续玩家收“保护费”了。这很有挑战性,每一代都有自己的使命。

  无论做什么,踏踏实实都是王道。巴菲特说,如果不打算拥有一支股票二十年,就不要拥有它5分钟,说到底,你必须相信自己投资的东西。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说科技创新,如果你不相信现在的跟随、积累和尝试在二十年后终能带来回报,就不要做科研。

pFind并行版定型

  里程碑。pFind并行版代码冻结,按期到站。今天彻底休息了一下,睡了一整天,半夜回魂,上网,来随便敲些文字,放松,没逻辑。(瓶子哥被我折磨得快断气了,所以deadline一完,就逃出北京城,找某人疗伤去了)

  最近一个月,除了并行版的研发工作,忽略了所有其他。活在自己的气场里,感觉非常独特。过山车:没进展时,回家的轻轨就显得特别久,疲惫沮丧,手指尖都懒得动;一旦有突破,又好像成了世界之王。

  接下来,做PPT、写技术报告、论文投稿、还想申请发明专利……停,今天不想这些。

  感谢CCTV、感谢MTV……特别赞一下新人,扛起搜索引擎的日常维护,让我省了不少心。组里工程水平已上轨道。每周定期review SVN提交代码,我可改的地方越来越少。

  提到这个,想起BOSS H以前说:“你的最大本事就是那些code style(编程风格)和design patten(设计模式)吧”。这话对也不对,其实关键在于如何培训和实行,让新人遵守规范,习惯双人编程,学会制定Todo List,懂得倾听,整个团队用统一的思路进行编码和架构。

  反过来,也夸夸自己。pFind Studio有十几万行C++,几十个模块。但进组几个月的新人就可以独立调试细节,重构全局流程。干活的人自然是能力出众,也多少显出一点儿我这架构师的本事,哈。

列书单.2009.06.09

  live.com终于解封了,上来列一下最近买的书:诺曼·梅勒《林中城堡》,埃斯特尔的《坐拥书城》,Syd的《C++跨平台开发技术指南》,阿兰·德波顿的《身份的焦虑》,皮埃尔的《西塞罗》

        

  推荐《身份的焦虑》。大家的心魔都很盛,满世界充满焦躁和愤怒,不少人放弃了独立人格。说到这个,很喜欢最新一期《经济观察报》OBSERVER版对连岳的访谈,题目是《“我没有焦虑感,也没有拯救感”》,记者还写了一篇印象《独立者连岳》。选这么敏感的时段发这么一篇,这份报纸总想表明,自己虽属右翼,但并不是只会报道钱。

  《坐拥书城》也很不错。最喜欢的是Keith Richards的书房,你很难把滚石乐队的成员与这样书卷气的、传统木质家具、温和的暗色调空间联系起来。作为摇滚吉他手,时间大多花在巡回演出的路上,这是他为自己建造的“心灵独处的洞穴”。

  记起《银英传》外传《螺旋迷宫》的一个细节:杨威利去拜访退伍老人,在宽大的书房里候见。对着遮住整堵墙的书架,阳光下的躺椅,流口水,他想:“这种奢侈大概是历尽沧桑的人才有资格享受的。”

  补一笔:刚刚又想起,去年《参考消息》翻译过《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CEO们的私人图书馆》。如果你真正了解我,应该知道啥是俺的终极梦想了吧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