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去年开始在豆瓣上关注邵小毛的。过去她主要是鼓手。
最近突然热起来,Google Reader订阅数一天上百得往上涨。都是因为这个视频,奶奶奶奶奶奶的,哈。
是去年开始在豆瓣上关注邵小毛的。过去她主要是鼓手。
最近突然热起来,Google Reader订阅数一天上百得往上涨。都是因为这个视频,奶奶奶奶奶奶的,哈。
最近全都是不断的架构设计、双人编程、代码审核、文献检索和技术报告。
今天好不容易去了一趟海淀图书城。买到了Paul M.Duvall等人的《Continuous Integration中文版》、Ben Forta的《Sams Teach Yourself Regular Expressions in 10 Minutes中文版》、韩寒的《一座城池》、萨特的《文字生涯》、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奥德丽·尼芬格的《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浩哥推荐的仙剑四总算打通关了。对于我这种天性疏懒的人,能把游戏坚持打完,已经算不容易了。
有天我告诉浩哥:“已经到你们山东境内了,那个即墨城”。浩哥意味深长地说:“元宵节的花灯会是重要转折点”。当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现在才明白。从这往后气氛就越来越沉重了。姚壮宪偏爱悲剧,所以仙剑系列的主角都没什么好下场。
没想到地铁也会堵车,每站都停10多分钟,还不时在黑暗中临时停车。今天上班算是彻底迟到了。
我右边坐着一位老外,再过去是她的一对儿女:小男孩也是黄头发蓝眼睛,他妹妹却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亚裔模样。时间过得很慢,打哈欠,就和这个外国妈妈聊起来了。
我:你是到中国来旅游?
老外:算是旅游吧。
我:第一次来中国吗?
老外:不,六年前来过一次,那时候(摸摸女儿的头发),她还是个小baby呢。
我:两个孩子很可爱。
老外:谢谢。
我:除了北京,你们还去了什么地方?
老外:香港、上海……还有山东(费劲地发音),她出生的地方。
我:您的女儿出生在山东?
老外:可能是吧,事实上,嗯,你知道,我们收养了她(身边的小女孩不安地扭动身体,伸手搂住妈妈的腰,于是给她额头上一个吻)。
我:哈,你们一家人真让人羡慕。
老外:谢谢,我喜欢中国,除了她的缘故(轻轻拍拍头),还因为人们都很友善。
妈妈转过头和女儿说了一句什么,没听懂。她转过来说:其实我女儿会说一点汉语。然后又转过去。看样子她是想让女儿用汉语和我打个招呼,可小女孩紧张地盯着我,就是不肯张嘴。我冲她微笑,她躲到妈妈身后,最终还是蹦了一句英语。
老外(很无奈地向我解释):她不喜欢说汉语,我逼她去学习班,我们那里有个协会(或者团体?没听懂的一个单词),全都是收养中国孤儿的家庭,我们希望孩子不要完全断绝与中国的联系,因此努力让她接触一些中国的东西,比如我们也庆祝春节,有的父母甚至学习做中国菜。
我:她还小呢。说外语很麻烦。我就很头疼学英语。看样子她一定很乖。
老外:孩子慢慢长大,上学,开始懂得很多事,问题就来了。有一次她生气发脾气,冲我喊:”我是被你偷来的。”
我:这的确对她,对你,都不容易。
老外:是啊,也许等她长大了就明白了。这次带她来,就是想让她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我想她好像理解一些。老实说,来之前我自己也很紧张。
小女孩紧靠着妈妈,很紧张的样子。我想,让一个孩子完全接受这一切:自己的种族、身世和来历,陌生的文化,的确不容易,需要很多年。
我(冲着小女孩):中国和美国有很多不一样,对吗?
她还是很警惕,盯着我不出声。倒是她哥哥大声说:“我恨蹲式厕所!”,大家一起笑起来。
于是我和小男孩聊起来。
小男孩:你喜欢听什么歌。
我:很多,如果说是英文的,也许,Beatles(甲壳虫乐队)。
小男孩:(拖长声音)太老了。
我:和你比,我本来就是个老人了。
小男孩: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我嘛,信息技术,你知道软件什么的吗?
小男孩:知道,我有一台电脑,上网。据说中国人和印度人对这方面很厉害。
我:你还真知道不少。
小男孩:我们两个一起学汉语的,%&$#@*&(说了一堆貌似汉语发音的东西)
我:……(没听懂,汗)
小男孩: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女孩儿,要把baby扔掉。(妈妈打断,责怪他,同时紧搂着女儿;可是小家伙还是挑战式地盯着我,感觉周围的人都竖起了耳朵。)
我:这的确是个很坏的传统,我很抱歉,不过这种事现在已经很少了,中国变化很快。
小男孩:不管怎么样,我会保护我妹妹,我不让别人欺负她(挺起胸膛)。
我:嘿,这位男士真棒。
我到站了,再见,希望以后常来北京。
小女孩也冲我招手了。
祝这一家人幸福。
昨晚会议结束得太晚,没赶上末班地铁,只好打车回家,俺的银子呀wuwu~
最近在读文献。上周过了几篇蛋白基因组学(proteogenomics)的天书,实在抓狂。这周的主题回到软件领域: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昨晚是Google老三篇(GFS、MapReduce和BigTable)的文献讲评,瓶子哥顺便讲了讲Google Cluster,我又带了几句Chubby论文。讨论很热烈,结果就说多了。
我负责主讲BigTable,这次细读,发现以前读的时候忽略了很多细节。
比如,BigTable使用bloom filter算法进行元数据cache加速。bloom filter有单边特性(它说不存在的,必然不存在;它说存在的,也许有小概率错误),这的确最适合cache这种场合。
再如,google的分布式锁服务Chubby,在GFS和BigTable中都起到关键作用。在同步控制方面,GFS和BigTable设计思路几乎一致,都是用Chubby对master节点的元数据条目加锁,但具体数据服务节点(GFS叫chunk seriver,而bigtable叫tablet server)的同步正确性,需要客户端自己来保证。这样设计的目的很明确:尽可能保证全局服务的简洁高效,防止master节点成为瓶颈,这对大规模的分布式场景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副作用就是客户端程序的要求更高。
BigTable的一个重要应用是Google Analytics。另外进展很快的个性化搜索也用BT来存储用户历史和参数。之前发布的Google App Engine的python存储API,有很明显的BigTable痕迹。
身边已经开始有人从Amazon和Google租用云计算能力了,新概念被接受的速度超出我的想象。
刘未鹏总会twitter不少心理学的只言片语,相当好玩。忍不住转载一下。
例如这一段:“剑桥68级心理系学生成功地使得一位有名望的神经心理学家呆在演讲厅的左边讲课——他们怎么做到的?每当演讲者走到右边他们就打呵欠、扔铅笔。”这大概是催眠术的初级基础。俺十分盼望修炼这门上乘心法,关键时刻用来对付美女。
还有这段视频,人类的观感并不总是靠谱。
BTW:刚刚看完巴菲特的传记。感觉最有趣的是1991年所罗门兄弟银行出现操纵国债丑闻的那一段,那是巴菲特毕生的信誉、财富和地位都可能毁于一旦的危机时刻。对比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年轻时是所罗门兄弟银行的合伙人,后因飞波并购被踢出局,与老同事有不少恩怨)的传记《信息就是信息》,能看出政治家的玲珑谨慎。
前两天又特别忙,总是23点以后才回家。今天一觉睡到13:00才起床,下午去银行还贷款,合同规定每月29日之前还钱,可2月份就麻烦了,呜呜。
办完事去逛中关村图书大厦,买了龙应台、安德烈的《亲爱的安德烈》,阿尔博姆的《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艾丽斯·施罗德的《滚雪球(下)》,阿朱的《走出软件作坊》,Eric Brechner的《I.M.Wright’s“Hard Code”中文版》。
推荐《亲爱的安德烈》,几个小时就读完了。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与父母沟通是个大问题,身边同龄朋友大多为此困扰。两代人之间能像龙应台和安德烈这样交流和反思的,实在是太少了。很喜欢这对母子的智慧和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