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google

Google为何进军生化领域?也许是因为老板要离婚。

  TIME报道:Google投资成立了一家名叫Calico的生物技术公司。Apple董事长Arthur Levinson也参与投资而且担任CEO。Arthur Levinson自己是生化专业的博士,也是Genentech的董事长。没透露太多细节,但是新公司的愿景听起来口气很大。

  从2005年起就一直在猜测,Google什么时候会大规模进军生化领域。最近的一次消息是DNAnexus在2011年获得Google Ventures投资。Google还将利用自身的IAAS对DNAnexus提供技术支持。因为预算吃紧美国政府关闭了NCBI,所以DNAnexus的DNA数据云服务有望成为生化科研的公共数据基础。

  Google为什么对生化领域有浓厚兴趣?Google两个创始人Sergey Brin和Larry Page都娶了生物信息专业美女。Larry Page患有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阻碍声带的动作,无法在公众场合演讲。另外Larry Page还患有桥本氏甲状腺炎。而Sergey Brin的妻子Anne Wojcicki创立了著名的基因技术公司23andMe(也被Google投资)。前些年Sergey Brin尝试23andMe的DNA测序服务,发现自己患上帕金森症的概率很高。

  八卦一点:最近Sergey Brin在闹离婚(新闻炒得很热,原安卓系统的负责人Hugo Barra被Sergey Brin抢走了女友,怒而投奔雷军的小米),Anne Wojcicki和Sergey Brin已经分居。所以我猜,23andMe指望不上了,那就索性自己投资一家。

  至于国内互联网,腾讯研究院2010年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How to build a DNA search engine like Google? 还申请了与此相关的专利。2011年公开了实验性的DNA搜索引擎。阿里云和华大基因也有试验性的业务合作。倒是百度没听过这一类消息。

  八卦写完了,稍微说点严肃的。上月美国高等法院裁定基因是“自然造物”,属于不能申请专利之范畴。然而,法院同时认定,cDNA作为细胞基因的人工复制品,可以申请专利。诉讼中的一方是Myriad Genetics公司,分别在1994和1995年为两个乳腺癌突变基因BRCA1/2申请了专利。现在BRCA1/2本身不再受限,但cDNA专利会让其他竞争对手的研究过程异常艰难。

  关于生物信息创业,以前还写过一些业务需求技术特点

Google投资基因组数据服务

  这两天生化和生物信息领域的人很兴奋,因为Google对DNAnexus的投资。

  DNAnexus刚刚在A轮融资中获得1500万美元投资,投资方包括Google Ventures。除了资金,Google还将利用自身基础设施,如Google Cloud Storage,对DNAnexus提供技术支持。美国政府因为预算吃紧即将关闭NCBI,所以DNAnexus的DNA数据云服务今后有望成为生物科研的基础。

  回顾一下:

  十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多国科学家利用了几亿美元,花费数年才完成了一个人的DNA测序;

  六年前,中国第一个商用案例,某位匿名亿万富翁花了一千万RMB给自己测序;

  四年前,Google联合创始人之一在自己妻子创立的23andMe公司内接受基因测序,被预测出帕金森症高危,因此大笔捐助研究这种疾病的基金会,此时23andMe已推出了免费测序服务(当然你要接受自己的DNA隐私被出售,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医疗服务的恐惧营销);

  而到了今年夏天,在55BBS孕宝亲子版上,北京的孕妇们开始热烈讨论购买华大基因的DNA测序服务以进行唐氏儿筛查。1500元的推广价当然还高于成本,但按照目前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摩尔定律),其成本很快就会降到普通人可以接受的范围,成为普通医院的标配。

每个基因组(人)的测序成本 - 来自NHGRI

  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如何对接近10T的基因深度测序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就成了问题。总不能让每个病人都拿着10T的硬盘到医院的集群上现算吧。云服务是合乎逻辑的方式。所以生物信息领域的人,等待Google等互联网巨头的进入,已经有好几年了。

  一直在期待领域Killer Application的出现,也一直在讨论“云计算+生物”的技术细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Google Chrome的视频广告

  刚看了Google Chrome螃蟹本的广告,向用户诠释什么叫云计算。

  

  搜索了一下,这条视频里藏有一个金蛋,有段背景黑板上写着一道数学题,其最终结果指向一个隐藏的URL。第一个hack出这个结果的Sylvain Zimmer免费得到了一台Chrome OS CR-48笔记本

  有没有感觉,Google开始和当年的微软越来越像了?

iPhone上的Google语音搜索

  Google研究院纽约分部的负责人Corinna Cortes今天来访问,听了她的报告。纽约分部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理解,很多研究都是面向Web广告服务,例如通过算法帮助广告主优化预算分配。

  语音识别是他们的强项。听报告前搜索了一下,GOOG-411电话搜索就源于Google Research NY的研究成果。今天现场又演示了刚刚推出的Google Mobile App的语音搜索模块,是iPhone版的。

  他们还开源了不少机器学习方面的工具库,其中OpenKernel在生物信息领域有不少应用。

Apple是个Great的公司吗?

  无论是从工业设计能力,还是从市场营销能力的角度来说,Apple当然是个好公司。

  这两年每次传出关于乔布斯健康问题的新闻,无论真假,都会惹得Apple股价上窜下跳。Forbes杂志甚至半开玩笑估算,根据最近心脏病假新闻事件的数字,乔布斯的生命对Apple公司而言值180亿美元,“超过了奋进号航天飞机、通用汽车、或三百吨黄金的价钱”。

  华尔街的反应增加了乔布斯的传奇性,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但对Apple公司来说,这未必是什么好事。如果我是投资人,把钱赌进去之前一定会三思。天才也有生病、衰老和死亡的那一天,何况还有更多江郎才尽毁掉一世英名的前车之鉴。

  BTW:

  跑到Google 2001去体会时光倒流。搜索了一下“蓝色宝石”,感慨。当时大多数URL现在都不可用了,过期的速度比想象快多了。

  记得就是在2001年,是ddcat突然冲过来,兴奋地推荐Google,觉得这个名字好怪。

  再早一些,作为清华创业大赛的参赛者,应邀去上地参观一家刚开张的小公司。当时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印象,只记得这家公司的名字源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Google Tech上关于Python 3000的讲座

  D语言新闻组里刚刚转载了Google Tech Talk中关于多线程的讲座,跑去搜索,又发现了不少其他内容。

  下面这是Guido van Rossum于06年初介绍传说中的Python 3000。过了一年半,前几天刚发布了alpha 2,估计final版发布得等到奥运会之后。

  就像上次说的,站队很重要,我的技术储备大多押宝到Google。看看Ubuntu、Firefox、Python、AJAX这些年的成长轨迹,就能知道Google在引领技术趋势方面的能量。这种对软件工程师的绝对影响力曾经只属于微软;而现在的微软,越来越像OS/2年代的IBM了(多久没关心软件业从XP向vista的迁移了?)。这并不意味着微软不行了,它仍然是最赚钱的蓝筹股,只不过,它不再是那个让人闻风丧胆所向披靡的怪物了。

Google研发经理的职位要求

  胳膊断了以后写的代码就明显少了,情绪也显得焦躁。这周唯一一次放松,是老娘学JAVA,写一个SWT小界面,跑不通,从MSN上喊我过去帮忙 调程序(就隔一道门,喊一嗓子呗,俺也觉得很装)。反过来,现在老板不好意思严厉要求俺,肆无忌惮迟到早退,有更多机会思考、上网和交流,为下一版的 pFind开发做准备。

  搜索有关python的东西,Google在页面顶端明显地放置了招聘广告,点进去瞅瞅自己能卖多少钱一斤肉。

  看得出来Google是懂行的,知道什么人是真正的高手(废话,人家不懂谁懂)。有趣的现象是MS和Google都投资于Python,而ThoughtWorks倾向于Ruby,(可怜的PHP跟错了Yahoo!)。

gmail广告

  刚注意到gmail右边自动显示的个性化广告。google的文字分析和聚类算法还真有效果。

  我这封邮件内容都用汉语,唯一可利用的信息就是提到了IPI:Human库。如果不是关键词购买,那么这种关联应该是从互联网内容上自动挖掘出来的。海量存储和计算是未来真正AI的基础。

  点进去看,几个公司站点上从DNA、RNA到Protein软件都挺全。生物信息领域小公司不少,竞争很激烈。大家都还没找到合适的Killer Application和商业模式。

Google里的牛人

  很早以前看Joel on software讨论程序员招聘,里面提到宁缺勿滥,绝对不要招笨蛋,因为高手喜欢扎堆。对技术人员来说,和牛人混在一起是让自己变牛的捷径。

  Google之所以成为很多程序员梦想的地方,大概不仅仅是由于免费美食,看看它都收集了哪些大牛:

  Vinton Cerf(TCIP/IP协议合作设计者)、 Joshua Bloch(《Effective Java》作者,JSR175标准的leader,J2SE 1.5的主要开发者)、Guido Van Rossum(Python之父)、Andrew Morton(linux的二号人物,维护kernel 2.6)、Mark Lucovsky(Windows内核设计师)、Bram Moolenaar(Vim作者)、 Darin Fisher(Mozilla项目主力开发者)、Sean Egan(Gaim开发团队Leader)、Greg Stein(Apache项目主要开发者,Apache基金会主席)、Udi Manber(原Amazon的A9搜索团队总监)、Rob Pike(Plan 9主力开发者)、Adam Bosworth(原BEA首席架构师)、Andy Hertzfeld(Macintosh研发团队核心成员)、Louis Monier(Internet搜索引擎发明者,原eBay开发总监)、Ben Goodger(Firefox的主要设计者,但已由Google 加入微软)、Danny Thorpe(Delphi开发者,原Borland首席科学家)、Alexander Limi(plone创始人)、David Presotto(plan 9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