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咬文嚼字

《寻羊冒险记》和C++0x

  这两天和瓶子哥进行双人编程,对pFind内核进行新一轮的重构迭代。好久没有经历这么高强度的编程了。今晚10点回来的地铁里,脑袋都木了,发呆,差点儿坐过站。

  今天的todo list里规定必须写blog,所以就打开Firefox,登录上来开始敲字。但说实在的,累,脑袋里没找到特别鲜明的主题,罗列点杂七杂八的流水帐。不好意思:)

  前天到清华参加AKA的linux kernel会议路上,顺便到光合作用买了村上春树的《寻羊冒险记》卡特琳娜·哈克的《空房间》。非常喜欢《寻羊冒险记》,觉得比《挪威的森林》更好玩。

    

  Herb Sutter刚刚在他的BLOG上给出了C++0x的最新进展。像6月Sophia Antipolis会议预计的一样,C++委员会在San Francisco会议上投票通过了草案,正式进入ISO标准公示阶段,点击这里下载C++0x草案文本。另外,Herb Sutter结束了长达10年的C++委员会的主席任期,由P. J. Plauger接任。

《史记》里的巴菲特

  昨晚睡得很早,半夜醒来,饿了,煮面吃,等在炉子边上时,翻《史记》。

  秦末汉初时有两个韩信,都是刘邦的开国功臣,一起被封为异姓王,都没什么好下场:名气更响的大将军韩信,深受猜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死在吕后手里;另一个韩信垫在北方当炮灰,逼急了只好投降匈奴,但人家骑兵袭扰长城以内时,反过来又用他打头阵,“亡匿山谷闲,旦暮乞贷蛮夷”,真是毫无前途,最终兵败身死。

  《白起王翦列传》,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秦国众多善战的名将。国家机器的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才是军队如狼似虎的原因。像白起这种人,从基层军官开始,能依靠一次次战争中的功劳,逐渐上升到位列三公的地位;而同时代的其他六国,主角都是平原、孟尝、信陵、春申这样的家伙,出生名门财大气粗,养着三千门客,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有时候会想,如果秦朝不那么短命,走法家的不论亲疏、依法治国路线,而不是儒家的人际关系、纲常伦理路线,历史会怎样?另外,以前提过,中国的史书对战争的描述都很肤浅

  《南越列传》和《朝鲜列传》名气似乎一直不大,其实很好看。尤其是秦朝的南方军队封闭所有北上道路,自立国家,拒绝回救咸阳那一段。据说清朝嘉庆时就是因为《史记》里的掌故,所以拒绝以此赐国名,而改赐“越南”,以防后世有变,利用历史纠缠染指我们的“桂林、南海、象郡”。

  以前没看过《货殖列传》,大概是世上最早倡导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文吧,写得实在太经典了。里面那个大富豪白圭,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巴菲特。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而白圭的投资哲学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连日常生活习惯都很像,“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但是一旦决定逢低吸纳,“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太阴在卯,穰;明岁衰恶。至午,旱;明岁美。至酉,穰;明岁衰恶。至子,大旱;明岁美,有水。至卯,积著率岁倍。欲长钱,取下谷;长石斗,取上种。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彊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C++0x、Python3.0、《The Beatles 1》和《再袭面包店》

  有段时间没有写技术了,接下来打算收拾心情写点专业的内容。

  9月份将有不少大事,C++语言要推出0x新版Python语言要出3.0,跟进中:Google将在San Francisco举办WG21,C++委员会漫长的投票终于要结束了,计划9月20日提交C++0x标准稿;Python 3.0已发布Beta3,并确定这是最后一个Beta包,将于10月1日final release。下面是九月份的TIOBE排行榜:Java和C/C++依旧两强对峙,占据工业级通用语言的领先地位;Python同比去年又高了将近2%,有望成为第二集团的领头羊;微软放弃VB,众多VBer按惯性转移到了C#。

  

  最近在听甲壳虫乐队的专辑《The Beatles 1》。第一次听甲壳虫乐队是高中时代(看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书里提到他少年时代每周末收听流行歌曲节目)。俺最喜欢的还是那首《Hey Jude》。以前认识一个心理学专业的朋友,单单根据这个,就猜我是单亲家庭,少年时代经历过父母离婚,真神。

  昨天上火车前,在光合作用买到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集《再袭击面包店》,看完了同名的第一篇小说,好玩,俺也想和特立独行的老婆一起袭击麦当劳,抢走30个汉堡

《长征记》偷窃和苏格拉底

  我爱死色诺芬的《长征记》了,随便翻开一页,从来没有让人失望。

  昨晚翻到一页,看到有一次计划偷袭时,两位来自不同城邦的指挥官互相打趣:

  色诺芬说:“……我为什么建议偷袭而不是强攻峡口呢?因为我听说,克里索甫斯,你们斯巴达人从小就开始练习偷窃,能偷到法律允许的任何东西而不被捉到,是一种荣誉;而偷东西时手脚不利索,被捉到,却要受到苔杖刑罚。现在正是你们表演这种才能的好机会。只要以最低成本偷占这块高地,全军就能少挨打,这个形势和你们的风俗是一样的呀。”

  克里索甫斯说:“是吗,不过我倒听说雅典人也不是吃素的,你们最擅长贪污公款,这可是偷窃的最高难度。事实上和我们不同,你们中间越是高官贵族,偷的越多,你们一定认为偷窃能力是当统治者的必备资格。所以现在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才对。”

  色诺芬说:“好了好了,我吃完饭就带部队出发,去夺取此山。我已经有向导了,轻步兵伏击成功,抓了一些跟踪袭扰的混蛋……”

  给没看过《长征记》的扫扫盲:波斯国王的弟弟小居鲁士起兵争夺王位,麾下最精锐的部队是一支希腊雇佣军。他们长驱直入,从地中海一直打到两河流域,接近波斯首都,今天的伊拉克巴格达。这时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居鲁士意外被杀,树倒猢狲散,往日的战友争相投降国王。一次背信弃义的诱捕把希腊高级将领一网打尽。

  身陷万里外的敌境腹地,群龙无首,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一万希腊人却创造了奇迹:选举将领,约束军纪,击溃围追堵截,行军万里,杀出一条返回祖国的生路。两个指挥官,一般是克里索甫斯指挥前队开路,色诺芬带领其余断后。两人性格不同,但相互信任,配合默契。克里索甫斯病死后,希腊人内部出现裂痕,频繁的兵变和选举使色诺芬无法充分施展智谋,部队遭受了很多损失。

  BTW1:以前就提过,中国古代的史官很少真正上战场,更别提指挥部队,因此很难细致客观地描述战争。而古代希腊罗马的贵族们,像色诺芬,后来的亚历山大和凯撒,都留下了不少精彩的战争笔记。

  BTW2:色诺芬回到希腊的同一年,苏格拉底却被处死。很想知道这时他的心情。色诺芬和苏格拉底曾经同在骑兵部队服役,据说战场上还被苏格拉底救过。他参加雇佣军前找苏格拉底商量,后者还对他执意离开雅典不满。色诺芬的《会饮》不如柏拉图的《会饮》有名,但他记录的苏格拉底是不是更接近真实呢。

  BTW3:《战争与和平》开头就提到,书架上有凯撒的《高卢战记》和《内战记》,其实安德烈一开始就打算离开美丽的妻子,到战场上一死了之。

J.K. Rowling在哈佛大学的讲演

  昨晚睡前花了2小时追杀3只可恶的蚊子。在等待“嗡嗡”声出现的空隙,我重温了《哈利·波特》前两本。

  J.K. Rowling于6月5日参加了哈佛大学2008年的毕业典礼,被授予荣誉学位,并作为特邀嘉宾做了标题为《The Fringe Benefits of Failure, and the Importance of Imagination》的演讲。老实说,我觉得她的讲演比去年BG的更有趣。当然,更公平来说,每年的哈佛毕业典礼的讲演都很精彩。

  看来《哈利·波特》里的很多描述和感悟,例如对失败的恐惧、贫困(罗恩一家)、种族歧视、狐假虎威的官僚以及专制压迫,都源于作者的实际体验。保守的宗教团体因邓波利多校长被描写为同性恋而抵制《哈利·波特》,Rowling就此幽默了一把。

关于卡夫卡

  (这篇BLOG十天前就想写下来。明天起软件开发和测试又要忙起来,趁脑袋里印象还没变淡赶紧敲)

  读过《变形记》,就知道以后再读卡夫卡的书必须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即使心情最灿烂时翻开,也可能迅速被绝望和抑郁吞没。

  如果在网上搜索卡夫卡,赞誉的话车载斗量。最近好几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喜欢卡夫卡。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王小波和余华,也自称深受卡夫卡影响。周围的文科朋友,只要提起卡夫卡,话题就特别多。

  作为理工科出身的业余文艺虫子,没啥独立观点,只懂附庸风雅。于是数次试图强攻《城堡》,均半途而废,用“不忍卒读”形容绝对恰当。心智不够成熟坚强,朽木不可雕也。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里有这么一段,再次鼓起了阅读卡夫卡的勇气。

  这是卡夫卡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已爱上了年轻的姑娘多拉.戴芒特,她只有十九或二十岁,是从她在波兰的犹太教哈西德教派家庭里逃出来的,现居柏林。她只有他的一半年纪,但就是她给了他离开布拉格的勇气——他想做这件事已有多年,她是第一个、也是唯一同他生活在一起的女人。一九二三年秋天他移居柏林,第二年春天就死了。尽管他健康恶化,尽管柏林的社会状况很糟:物品匮乏,政治暴乱,德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尽管他无疑知道自己已不久于人世,可这最后的几个月也许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每天下午,卡夫卡出去到公园里散步,多拉常常陪他一起去。有一天,他们遇见一个小女孩在伤心啜泣,涕泪涟涟。卡夫卡问她怎么啦,她说她的玩偶不见了。他马上就编了一个故事,告诉她是怎么回事。“你的玩具娃娃旅行去了,”他说。“你怎么知道?”她问。“因为她给我写了一封信,”卡夫卡说。小女孩看来不大相信。“你带着信吗?”她问。“没有,对不起,”他说,“我把信留在家里了,我做得不对,但明天我会带来。”他说得那么可信,那小女孩便不知道再多想什么了。这个神秘的人说的是真话,这是有可能的吧?

    卡夫卡径直回家写信。他在书桌旁坐下,多拉看着他写信,她发现他的神情就像平时写作时一样认真,紧张。他不是要骗那个小女孩。这是真正的文学劳作,而他决心把它写好。如果他能编造一篇美丽而有说服力的谎言,这就会弥补小女孩的损失,尽管写的是不同的现实,甚或是虚假的现实,但根据虚构法则,这是真实可信的。

    第二天,卡夫卡带着信急急忙忙赶去公园。那小女孩在等他。由于她还不识字,他便把信大声念给她听。那玩具娃娃非常抱歉,因为所有时间都跟同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她感到厌倦,她要走出去看看世界,去交新朋友。不是她不爱小女孩,而是她渴望换换风景,所以她们得分离一段时间。然后娃娃答应每天给女孩写一封信,让她及时知道她所做的事情。

    这故事就在这里开始打动我的心。卡夫卡不嫌麻烦写地一封信就足以令人吃惊,不料现在他又要自己承担每天写一封信的责任——不为别的,只为了要安慰这个小女孩,而他和她素不相识,只是一天下午在一个公园里偶然碰见了她。什么样的人才做这样的事?他连续写了三个星期的信。内森,三个星期。他是最卓越的作家,生活中从不浪费时间——对他而言时间已经越来越少而显得更珍贵——他却还代为一个丢失了的玩偶虚构书信。多拉说,他每写一句都为细节苦思冥想,其文笔明晰、有趣而引人入胜。给那女孩念不同内容的信。玩偶长大了,上学了,认识了别的人。她继续要小女孩相信她爱她,但也暗示说,生活中某些复杂因素使她不能回家。一点儿一点儿地,卡夫卡让小女孩做好心理准备,知道玩具娃娃将永远从她生活中消失的时刻就要来临。他竭力要写出一个满意的结尾,担心如果写得不成功,这魔力就将失效。试过多种可能后,他最后决定把玩偶嫁出去。他描述了她爱上的年轻人、订婚派对、在乡下举行的婚礼,甚至还有玩偶和她丈夫现在住的房子。然后是最后一行字,玩偶向她心爱的老朋友告别。

华盛顿纪念塔上的清朝宁波知府题字

  端午节期间看完了易中天的《费城风云》,立宪会议的唇枪舌战很有意思。

  附录列出55名代表的生平事迹,有关乔治·华盛顿的一段比较好玩:1848年兴建的华盛顿纪念塔,有块高61米、宽1.2米的中文碑,是当时清朝宁波知府毕永绍题写的,碑文引述前福建巡抚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内容,最后几句是这样的:

  “美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耶酥教信辈立石,咸丰三年六月初七日。”

  搜索一下有关历史:赠碑时,徐继畲已被罢官了。赠碑不到三个月,毕永绍也从宁波知府的职位上离任。1862年,洋务派建立外交部,徐继畲复职为三品京堂,美国总统特别委托国务卿,请艺术家绘制一幅华盛顿画像,远涉重洋,命美国驻华公使赠给徐继畲。

《三体II:黑暗森林》

  前天买到了刘慈欣《三体II:黑暗森林》,一晚上就看完了。

  之所以吓人,是因为“两条基本公理和由此形成的推论”的确显得很有道理。星际文明之间的抑制甚至毁灭,与罗伯特·J·索耶的《计算中的上帝》有类似之处。

    

  其中有很多好玩的细节,比如,引用《2001:太空奥德赛》和《银英传》的只言片语。印象最深的,是三体无人侦查器“水滴”击溃人类舰队的场面,为了描述三体世界明显高于人类的科技水平,举了一个程序员才能看懂的例子:

  ……无情杀戮在继续,随着四面逃窜的舰群间距的拉大,“水滴”很快把自己的速度增加到60千米/秒。在不间断的攻击中,它显示了冷酷而精确的智慧:追击路线完美地解决了邮差问题。这些精确测量和运算,都是在目标位置不断高速移动的情况下,不动声色地完成……

  邮差问题是NP-COMPLETE问题,目前还没找到多项式时间内结束的可行算法。当然,四十年来也没人证明它不可解。NP-COMPLETE问题若有突破,图灵奖是拿定了。我们pFind的肽到蛋白归并算法,本质上等同于二部图划分问题,就是一个NP-COMPLETE。

哈利·波特

  现在看到了《火焰杯》,打算今天回去买《混血王子》。

  总是更喜欢性格怪异一点的角色。比如《哈利·波特》里的Luna LovegoodSeverus Snape,《老友记》里的Phebe、《银英传》里的奥贝斯坦和罗严塔尔……

  说到有个性,前两天外祖父的老战友去世借这个机会缅怀外祖父

数学家和生物学家

  刘未鹏今天的BLOG里,讲了一个关于思维方式的幽默段子。看得我在屏幕前笑起来:

  有一位数学家失业了,去当消防员。经过了一些培训之后,正式上任之前,训练的人考他:如果房子失火了怎么办?数学家答出了所有的正确步骤。训练人又问他:如果房子没失火呢?数学家答:那我就把房子点燃,这样我就把它归约为了一个已知问题。

  笑还没收住,又收到fy今天从生物实验室那里交流回来发的邮件,他也听到一个异曲同工的段子:

  一个生物学家用蚂蚱做实验,喊一声“跳”,蚂蚱果然跳了一下,生物学家把蚂蚱的腿切掉,再喊“跳”,蚂蚱却不跳了,于是生物学家发了一篇论文,题目是《蚂蚱的耳朵长在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