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列书单

《教父》、公务员和创业

  这个BLOG已经写了10年了,也是不容易。先播放广告,GeneDock在招人,前端、后端、生物信息都缺人。点击这里…… 提醒一句,A轮之前和之后加入,会有很大区别。

  大年初一初二,用两天看完了小说《教父》。以前就听说古龙最有名的武侠小说《流星蝴蝶剑》是照搬了《教父》的故事框架。所以边读边回想古龙小说的情节,有意思。

教父

  《教父》的真正主角其实是那个独特的社群:西西里黑帮本质上是个企业,所有杀人放火都是生意。另外,里面描述当时美国政府、立法、司法机构的腐败,和如今的中国有好多神似的地方。所以推荐想创业和想当公务员的朋友闲暇时看看这部小说。

  说到创业和公务员。以前看过一部有关创业的韩国片子,老爸对儿子说:“要是敢去当公务员,就打断你的腿。”

  因为招聘,最近有很多机会听年轻人讲他们对事业的选择。上次博客提过,对于创业团队而言找对人无比关键。只有天性喜欢远航的水手才适合寻找新大陆的船队。

  现在是个有趣的时间点。一方面,到处都有文章在讲“经济萧条要来了”,很多年轻人挤破头考公务员;另一方面,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周围同学、同事、朋友下海创业的消息。谁也看不清未来,每个人都在下注而已,所以就变成了世界观和性格的偏好问题。别的都可以聊,辩论三观实在太累。寻找同类就好了。

  到了我这个岁数,同龄人已经明显分化,有些人建立了独特气场和个人品牌,而有些却已经变成空壳。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变成谁,刚毕业的年轻人一定要早点琢磨清楚了。集中精力塑造自己,别朝三暮四,别耽误时间。看好身边的某些90后,不在于现有基础,而是因为他们比旁人更清晰的愿景。比起我们这些留有旧时代痕迹的70、80后,他们不纠结。

  当然很多90后的基础实在好得让人眼热。例如前一阵刚刚参观过赵柏闻的创业公司,他们正在做一些真正疯狂而有趣的东西。这种玩法以前只在硅谷的故事里听说过。

  大家春节快乐。2015,我们一起挽起袖子大闹一番。

Page One书店和格雷厄姆·格林

  总算到周末了,睡得不醒人事。周六一直睡到早上10点,创了今年的记录。

  起来以后开车带一家人出去玩。上一篇BLOG刚抱怨望京附近找不到好书店,今天在颐堤港看到一家Page One很不错。环境、服务、选书都很有品位。以后可以多带女儿去逛。

IMG_Ali_00179

  买了格雷厄姆·格林的《权力与荣耀》,村上春树的《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北岛的《蓝房子》

权力与荣耀  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  蓝房子

  格雷厄姆·格林的书都比较压抑,不适合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不过他本人很有趣。他同时又是正牌的英国军情六处间谍。还曾经在非洲当过著名双重间谍金·菲尔比的下属。格雷厄姆晚年的作品《尼斯的黑暗面》揭露了尼斯市的腐败,因此惹上官司并败诉,最终抑郁而死。在他死后三年,尼斯市雅克·梅德桑前市长因腐败和其他罪名被逮捕。

  至于为什么格雷厄姆·格林被提名了那么多次诺贝尔文学奖,却始终未曾获奖?,我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段有趣的回答

  格雷厄姆·格林为什么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可以分两个阶段看:1968年前和1968年后。

  1968年前他被提名过几次,但都没有拿到,原因不外乎几种:他过于流行招致偏见、当年有和他同样够格的人选,或者运气不佳。比如1967年,格林和奥登竟然齐齐输给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奥登难道不够格么,而且他更穷,又去找谁哭?

  1968年之后,人为因素多一点,这一年Artur Lundkvist当选瑞典学院院士,他是著名的格林黑,以及天主教黑,我们知道格林是天主教徒……

  他说,格林那么畅销,奖金给他没意义。他还说,格林要想拿奖,除非从他尸体上跨过去。

  前面那句话有记录,后面那句话是别人爆料的,半信半疑吧。

  不过他的确在和格林拼寿命。格林是1991年4月去世,Lundkvist熬到了当年的12月才去世,真是在用生命捍卫偏见啊!

  Artur Lundkvist还喷过威廉·戈尔丁,喷过亚洲文学。在文学问题上,本来就不存在绝对的不偏不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

列书单2013.12.14

  最近ODPS临近对外开放,一周里好几次都会忙到半夜2点。BLOG就只好停一停。抱歉。

  今天稍微放松一点,听douban FM。搬家期间不得不处理掉了157公斤的书,有一段时间不怎么买纸质书,在豆瓣阅读上买了不少电子书看。也许我是老古董,也许是我的云手机该换了,憋死。于是这两个月报复性买了不少纸质书,今天列一列。

  说到买书,望京还没找到像样的好书店。路过一家新华书店,管理混乱,电脑上查到书架上却找不到,店员表情冷漠目光呆滞。书店里的气氛就像坟场,让人很不愉快。很多人说实体书店会被网上书店杀死,这可不一定。当年大家都说电影院会被VCD杀死,部分说对了,那些设备陈旧环境脏乱的影院都死了,但环境好服务好的影院发展起来,赚了很多钱。人们花钱买的其实未必只是一场电影或一本书籍,也许是一种服务和体验,是一个可以带着女朋友去消磨几个小时的漂亮舒适的消费场所。要说这个,中关村那边的好书店比望京多,尤其那些养着猫、可以喝咖啡的特色小书店。写到这里搜索了一下,2008年在BLOG贴过这些漂亮书店的照片

  言归正传。买了王强的《螳螂》,威廉吉布森和布鲁斯斯特林的《差分机》,村上春树的《没有颜色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柯云路的《新星》,阿瑟克拉克的《神的九十亿个名字》,杰克卡希尔的《教皇与银行家》,鲁奇尔夏尔马的《一炮走红的国家》,顾森的《思考的乐趣:Matrix67数学笔记》,特纳西尔弗的《信号与噪声》,Peter HarringTon的《机器学习实战》,Haralambos的《智能Web算法》

                    

积木和DNA

  下面这张是我和女儿一起搭的积木。搭出来的东西很高,为了让小孩子在地板上拖着走却不散架,我又加了很多支撑结构。据说风格像DNA螺旋。

jimu

积木

  说起DNA螺旋。最近在手机上安装了网易云阅读和豆瓣阅读的APP。并且在豆瓣阅读器购买了科幻小说《爱的算法》。每一篇小说本身也的确很好看。刘宇昆对机器学习和基因等领域理解得很深。《艺术大师》自动计算生产电影的那个模型,很像我们现在用来做搜索广告的逻辑回归算法。而《结绳记事》里面利用少数人类天才的灵感训练算法模型,从而预测蛋白质折叠这故事的现实版发生在2011年,我的BLOG也提过。而修改基因让农作物种子不能繁衍下一代,逼迫农民继续购买自己公司的种子,这不是科幻,而是现存技术,迫于压力孟山都公司宣布永久性放弃使用这项技术。

jimu

  豆瓣阅读做的不错,上下班地铁阅读比纸质书方便,价格也更便宜。看样子,以后买纸质书的数量会减少了。可是,以前在BLOG里说过,我的人生梦想就是有一间光线很好的、充满书架、有一个躺椅的大书房(参考《银英传·螺旋迷宫》里杨威利的退休理想)。若把两面墙的大书架换成一个电子屏幕,感觉有点怪。

列书单.2012.10.20

  数据魔方和淘宝指数刚结束双系统并跑,把生产环境迁到ODPS上。顺便提一下,淘宝指数显示最近与莫言有关的搜索量暴涨。

淘宝指数

  11月的sprint对我很重要。工作有点紧张,没闲余写博客。上来把最近买的新书列一下,再积累下去就懒得编辑了。

  最近买了黄仁宇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Phil Rosenzweig的《光环效应》、Daniel Kahneman的《思考,快与慢》、Paolo Giordano的《质数的孤独》、 Charles Stross的《奇点天空》、Robert Charles Wilson的《时间回旋》《斯蒂芬·金的故事贩卖机》、米兰 · 昆德拉的《玩笑》、Michael Lewis的《点球成金》、Anand Rajaraman / Jeffrey David Ullman的《大数据——互联网大规模数据挖掘与分布式处理》、Matthew A. Russell的《社交网站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许式伟的《Go语言编程》和Subbu Allamaraju的《RESTful Web Services Cookbook中文版》

        
        
        

数据挖掘和哈姆雷特

  关于推荐系统和数据挖掘想到点好玩的:电子书里的小说情节可以个性化。例如根据读者特点和所处位置修改男主角失恋后去的酒吧。再例如故事结局到底是黑色幽默或者苍凉离去呢,要根据读者是宅男还是文艺女青年来定制。真正实现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好吧我承认,上面这个段子本来是另外一篇更长的文字里的点缀。最近因为工作需要,我在写一份与推荐系统有关的文档,技术和业务都会蜻蜓点水说说皮毛。其中的非涉密内容打算整理成独立一篇BLOG。忍不住先把这个小段子发布出来,也算给自己挖个坑,防止偷懒赖帐。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之五:西西里远征(完结篇)

  一开始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的时候,只打算写一篇BLOG,没想到拖成了一个系列。我没有能力对这本巨著进行全景汇总,仅仅是对自己印象深刻的碎片做些记录。本篇将是最后一篇,此前的4篇分别是:

  此前写过,战争初期两个阵营都收缩战线集中兵力,没占优势的情况下不主动进攻,在消耗和忍耐中等待对方犯错。伯里克利反复提醒雅典民众:“只要这场战争还在继续,雅典就必须停止无度扩张。只要我们不陷入新的麻烦,就有理由对最终胜利保持信心。我怕的不是敌人的奸计,而是我们自己的贪婪愚蠢。”由于拥有制海权,雅典在战略上更主动,如果每年夏季围魏救赵的游戏一直耗下去,他们立于不败之地。

  伯里克利去世,接下来的雅典执政官们都只能靠讨好民众维系自己的政治地位。于是政局逐渐滑向民粹主义的狂热气氛。相反,斯巴达人的政治决策似乎总显得缓慢笨拙(整本书里,他们议会讲演里全是“不要急于定下来”这一类的告诫),但方针一经确立就会贯彻始终。

  《孙子兵法》里讲:未战庙算。雅典人在远征西西里之前,就已注定要惨败。先看看雅典的两个领袖:

  亚西比德纯粹是为了个人私利煽动民众的好战情绪和帝国野心,“个人野心驱动了对于雅典和同盟不利的政策。这些政策如果成功,只会使个人得到名誉和权利;一旦失败,就会使整个雅典受到重大损失。”

  而尼西亚斯,尽管还算明智,却缺乏威望和勇气。他无法阻止议案的投票,只能试图通过夸大远征所需资源和人力的投入来吓住民众。没料到狂热的民众只听进去一半道理,像失去理智的赌徒一样加重筹码,居然欢呼着同意了天文数字的舰队、人力和资金的要求。

  这么一搞,与正面胜负、战略要地、长远策略毫无关系的一次边陲殖民远征,突然变成了押上所有身家性命的豪赌。

  单单如此还好,毕竟雅典实力雄厚,举倾国之兵,哪有那么容易惨败。既然听从亚西比德的计划发动战争,就该用人不疑,全力支持,速战速决,等打赢再说。可舰队都出去了,城里偏又搞出个诡异的“赫尔密斯神像”事件来内斗,逼着亚西比德这么个了解全局的一线最高指挥官叛逃到斯巴达去,彻底让人家知己知彼。更要命的是,三个指挥官少了一个,没办法投票表决,居然把部队一分为二,抽签决定谁指挥哪一部分,然后各自为战,这是什么样悲剧的决策啊。

  斯巴达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天赐良机,举兵侵入阿提卡。以前斯巴达军队入侵不会长期停留,(因为雅典一般会反过来派海军袭击伯罗奔尼撒半岛沿岸地区),他们撤走后雅典人还可以利用土地。但这次,斯巴达王阿基斯亲自坐镇,指挥陆军建立要塞,终年驻扎,定期换防,不断攻击掠夺雅典城周围的地区。雅典城的奴隶大量逃亡,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这是伯里克利当年反复提醒千万要避免的局面。

  西西里方面的战争很曲折漫长,有趣的细节很多。最后几万希腊人放弃船只,步行突围,死者没有埋葬,伤员难以带走,人心涣散,全军覆没已经难以避免。看到一代名将尼西亚斯被俘之后的悲惨下场,不禁让人合上书,长长地呼一口气。

  在此次惨败之后,雅典又坚持了6年才完全垮掉,反衬出当初远征西西里决策有多愚蠢。不细说。

  在几千年前,修昔底德就在这本书里总结说:战争的本质动机是贪婪,狂热地追求权力和占有欲。“只要人性不变,以后还会是这样。”类似的话,《史记》里有,波斯的《世界征服者史》也有。

  最后写几句跑偏的话。不知道很多军事论坛里的愤青怎么回事,张嘴闭嘴就要让别人亡国灭种。其实历史上每个帝国,最初都兴于谨慎、勤勉和自我克制,最终都亡于野心、贪欲和妄想。我猜,很多人可能在真实世界里一事无成,在网游里扮演诸葛亮,在论坛里YY美国总统或者毛爷爷,没意识到自己只是古往今来被蛊惑、操控和利用的千万草民中的一个而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之四:弱国的内部党争

  此前的内容在这里这里这里

  漫长的战争中,相对于超级两强,夹在中间的其他小国的命运就更加悲惨无奈一些。由于受到外力影响,这些小城邦内部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政治分裂,出现了亲雅典和斯巴达的对立派别。而内斗往往更加残酷。书里描写科西拉的反复政治斗争时,是这样描述的:

     对立党派都到外国寻求援助,以对付敌人,巩固自身……这引起了巨大的灾殃——这种灾殃现在发生,只要人性不变,未来还会发生……在和平繁荣的时代,人们相对高尚,因为不必为环境所迫做亏心事。但战争是严厉的教师,会让普通人的心志降低……过去被看作是鲁莽的,这时被看作是勇敢;过去被看作严谨的,这时被看作是懦弱;过去被看作客观中允的,这时被看作没有主见;过去被看做深思熟虑的,这时被看作没有行动力。狂热偏激才算男子汉,阴谋诡计才算合理……

     凡是不认同卑鄙手段的,就被同志攻击为分裂者和投降份子。家族关系不如党派关系强固……党派的成员彼此信任,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信仰,而是因为他们是犯罪的同伙。而敌人的言论,无论多么合理,一律都是错的……

     领袖们各个有表面光鲜的说辞,冒充为公众利益服务,但事实上都为自己谋私利……为了证明可耻行为的合理性,就煽动仇恨,鼓励陷害。所以抱着温和观点的中间派公民,会同时受两个极端党派的摧残……

     于是,在整个希腊世界中,品性普遍地堕落了……

  看到这里,只能掩卷叹息。“这种灾殃现在发生,只要人性不变,未来还会发生”。过去百年,我们的历史又一次验证了修昔底德几千年前的这句话。夹在列强中间的大白象,受外力的操控左右互搏,援助往往夹带着教唆,希望你两败俱伤,自我消耗。两派都宣称自己是正义的救世主,指责对方是魔鬼,是“苏俄间谍”或者“英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其实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大差别。几十年血雨腥风下来,最终没有真正意义的胜利者,整个社会的心志水平大大倒退。

  补:一开始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只打算写一篇BLOG,没想到拖成了一个系列。我没有能力对这本巨著进行全景汇总,仅仅是对自己印象深刻的碎片做些记录。这个系列的5篇分别是: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开篇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之二:古希腊时代的冷战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之三:战争之初,伯里克利VS阿基达马斯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之四:弱国的内部党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之五:西西里远征

列书单.2011.12.31

  最近买了松本行弘的《松本行弘的程序世界》,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米达斯·德克思的《健身狂想曲》,阿德里安·范迪斯的《遇上一只狗》,安妮宝贝的《大方2》

        

  最近看的电影包括《空房间》《我们来自未来2》《源代码》《失恋33天》

      

列书单.2011.12.05

  最近三四个月公私两边事情都很多,几乎没去过书店,也不太有整块时间读书。零零散散买到了梁文道的《访问》,安东尼·刘易斯的《批评官员的尺度》,Michael Milton的《深入浅出数据分析》,Paul Graham的《黑客与画家》,黄仁宇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保罗.福塞尔的《格调》

    
    

  最后这本《格调》是昨天到亲戚家做客,一口气看完的。书很老了,老婆说她是大学本科的时候看的,我是2005年通过天涯上北纬周公子和易烨卿的论战得知这本书的。

  书里用相当辛辣的语气讽刺了上层社会的冷漠麻木,中产阶级的势利虚荣,贫民阶层的粗鲁低俗。其实作者真正意思是:顶层和底层的人都不太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只有中产阶级特别装13,买他这本书来读的一定就是中产阶级,您读了也没用,还是爬不上去……嗯,颇有些请君入瓮的意思。

  悲剧的是,网上评论来看,似乎还真有不少人傻乎乎把这本书当时尚参考手册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