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咬文嚼字

推荐《三体》

  中国人在科幻小说领域一直没有世界级的作家和作品。我们的科幻小说,或者缺乏想象力,变成了仅仅适合孩子的科普读物,没有魄力展现人和社会的复杂性;或者成了玄幻神话,所谓科学技术只是一种魔术道具,长生不老药的现代版本。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受到关注,原因恰恰在于他能合理驾御“科学”和“人性”两个核心元素:通过科学幻想设立惊人但合理的故事背景,再以文学性的技巧探讨古老的人性话题。我第一次接触刘慈欣的作品是两年前读《超新星纪元》,当时就忍不住发群体邮件和朋友分享。这两天又读了引起轰动的新作品《三体》,思维受震撼,推荐。遗憾的是,恰好到了文革三十周年,因为小说的一些敏感情节,市面上暂时无法买到小说的单行本,只能等待每期《科幻世界》的连载。

  就像史铁生说的,文学作品的目的都应该和终极答案有关。科幻小说自然也是如此,只是更注重用科学思辩作为手段。事实上现代科学的前沿,例如物理、生化、人工智能早已触及“第一推动”和“人类本质”这类哲学话题。给我上哲学课的中央党校的老师这么说:“不懂宇宙大爆炸和黑洞无法探讨上帝;不懂DNA蛋白质无法探讨伦理;不懂人工智能无法探讨生命和人类的本质”。

慎独

  儒家经典讲究“慎独”,关于这个词,宋代朱熹以来的主流解释就是要克制,尤其是单独一个人,没有外在条件限制时,仍能坚持原则,不偷懒,不贪妄,不自欺。

  还有另外的解释,认为“慎独”应该是指内心的专注,指诚其意。《尔雅》云:“慎,诚也”。《五行》云:“独也者,舍体也”。即舍弃身体感官对外物的知觉、感受,回到内在的意志、意念,不受诱惑干扰,专注于长远的目标。

  更喜欢后一种。和上次写的“学而时习之”三段论一样,偏不按宋儒正统来理解。谁知圣人到底怎么想呢?

  如今读经又渐渐时髦起来了,这当然不是坏事。不过搞得死记硬背、愁眉苦脸就免了吧,读就应该读出自己的味道来,这才好玩。

客户亲和力和自组织型团队,还有某个幸福的Googler

  加班总会降低情绪,即使是在没有进度压力的情况下的自愿加班。

  利用午饭时间上网,全是央行加息。前天从中介手里拿房产证,这事算尘埃落定了。刚去了趟银行,用领回来的押金交这个月的贷款。开通了每月还贷提醒短信。刚浏览一条新闻,标题是“窥Google中国幸福生活”,结果发现这张照片,哈哈,看看我在里面找到谁了?帐篷都带到办公室里去了,羡慕++

  推荐两篇XP方面的好BLOG:

  “…… 我经常听到人们说做企业软件枯燥乏味,无非是把数据传来传去,真正有本事的人得做真正地道的软件——需要很炫的算法,还得死磕硬件,没准还有满篇的数学。 我觉得发生这种情况通常就是由于缺失了客户亲和力。企业软件开发对智力水平的真正挑战来自:对某一业务领域,如何弄清软件在哪些地方能产生什么样的实际贡 献……”
  ——Martin Fowler,《客户亲和力》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当好一个为团队服务的领导者。有些人喜欢发号施令,而不想给团队成员提供服务。有些人服务很到位,却缺乏领导的权威……”
  ——孟岩,《自组织型团队》

算瑞是什么

  去新疆带了本《世界征服者史》上册读,觉得挺好玩。

  今天跑到维基百科中文版添加了一个关于“算瑞”的条目。这是我在维基上第二次编辑,第一次偶然路过,顺手把“九·一八”重定向到了“九一八事变”。外行瞎写,连“算瑞”的阿拉伯文都不知道,解释未必对,呼吁明白人赶紧去修正。

  后记:晚上回来接着编辑。网上没找到有用信息,查了半天书,终于搞清了英文原文,然后就在维基百科上找到这个词的阿拉伯文和现代汉语的常用译法了。

老年病和基因

  前两天突然得知很多同龄人得上绝症,现在补一篇。也算《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的读后感。

  压力会改变体内激素,进而损坏健康,生物学已经可以解释这一切的发生机制。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WHAT和HOW。但基因为什么被设计成这样:肾上腺素抑制免疫系统,甚至永久性损坏心血管系统?WHY的问题,还没有完美的理论解释。

  从进化论猜测,可能是生物在危机时刻,需要关闭所有的其他耗损,把能量集中在“打或逃”上。

  而遗传学的解释是,这是一种悖论式的现象:第二性征,比如鸟类的漂亮的羽毛,雄性哺乳动物的好斗和攻击性,都是以耗费健康资源为代价的。也 就是说,越是有男子气概或性感魅力,越是对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不利,那些身体强健的个体才有资本拥有漂亮的第二性征,炫耀自己,获得异性的青睐,并传宗 接代。

  我们是基因竞争的产物。和达尔文主义不同,现代遗传学认为,生物的很多特征和行为,不是为了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活下去,而是为了让体内的 DNA避免被“困死”。我们只是基因的载体和工具。基因和病毒本质上……我们那么喜欢sex,那么贪恋虚荣,对自己未必有什么好处,这都是基因的陷阱。

  同样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命中注定的老年病写在DNA里:基因倾向于在生物个体不能生育、失去利用价值以后毁掉它,以便节省生态资源,给新一代让路,让他们再生新一代,带着某段祖宗的基因……

重读《史记》

  重新读《史记》。这一遍把汉朝的政治斗争那部分看得比较仔细。顺便找了不少相关的文字。印象比较深的是苏轼的几篇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易中天的百家讲坛值得听听,可以参考《帝国的惆怅》。如果更严谨一些,还有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关于文化传承,许知远的blog上这么写:

  “……社会也充满了重振儒学的口号,但那种粗暴的复苏传统的方式,像是一出滑稽剧。风范可以被传递,却不能被机械地模仿。中国传统看起来就像是博物馆中的展品,人们不知道如何赋予它现实的生命力,尽管人人都觉得这很迫切……”

Jim Starkey加盟MySQL

  MySQL终于对Oracle咄咄逼人的收购攻势做出反应,收购了Netfrastructure, Inc.,也就是Firebird(开放源码版的InterBase)创始人Jim Starkey的公司。

  看看Jim Starkey给Firebird社区的公开信,提到Netfrastructure和Firebird几乎不可能融合,暗示MySQL此举不是针对Firebird的。众多回复比较好玩,比如Cantu这么写:

I’m not sure about what exactly will be Jim’s work at MySQL, but look:

1) Oracle bought InnoDB
2) Oracle bought BerkeleyDB

Both are used as “enhanced” MySQL engines, offering Transaction Control and other “advanced” features to the basic MySQL.

Now MySQL AB gets Jim Starkey, a man with great knowledge of how to implement all of this “hard stuff” (versioning, transactions, etc).

Will MySQL start their own “enhanced” engine? Will Jim lead this work? Was MySQL worried about Firebird 3?

Just some thoughs…

  《史记》里有一段:孔子得知齐国要进攻他们鲁国,就派子贡到诸侯中间搞风搞雨,居然挑动齐、吴、晋几个大国群殴,搞得个个灰头土脸。最惨的倒霉蛋是吴王夫差,连续打背靠背的客场比赛,却被早就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抄了后路,弄到灭国……反而是弱小的鲁国安然无恙。说起来,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很有戏剧性,牵涉到不少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比如恐怖分子专诸,女子特种部队指挥官孙武和他的《孙子兵法》,悲情复仇叛国者伍子婿,美女间谍西施,下海从商创业成功的前政府官员范蠡,以及两者之间的八卦恋情,还有死抱铁饭碗最终兔死狗烹的公务员文种,再加上孔圣人一门的外交手腕,很适合拍电影……停,扯远了。

  Oracle的死对头SAP开放MaxDB源代码送给MySQL,两者结盟针对谁不言而喻;于是刚结束PeopleSoft吞并战,Oracle就转过头来买下InnoDB和BerkeleyDB,断了MySQL的粮道;没想到MySQL不肯下嫁,又抄了Firebird的后路……后续剧情上演中。猜猜看,到底谁会是吴王夫差?

去单向街买书

  对传说中的单向街书店向往已久,但一直没去过,其实我家离圆明圆不远。今天终于有机会逛逛。

  人不多,延着走廊慢慢看,书架很高,找到感兴趣的书就坐到沙发上浏览,光线和音乐都很平和,太舒服了。如果有时间,我一定会在里面泡一整天。

  买到两本史景迁《The Emperor of China–Self Portrait of K’ang-H’si》《Treason by the Book》,前者在行文上是根据康熙的遗诏整理的,后者讲述雍正朝的曾静案和《大义觉迷录》。

  随便翻了翻第一本,有趣的地方很多。比如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康熙跟传教士学习的那一段:一连数个小时观看大炮制造的每一个步骤,建筑带有机 关的喷水池,由皇太子监工在养心殿建造风车,康熙自己负责制造时钟和机械,康熙学会了计算球体、正方体、圆锥体的重量和质量,学会了测量河案的距离和角 度,学会了计算圆周,学会了用水闸的抽样调查计算全天的流量,甚至比钦天监的官员更准确地预测了一次月蚀,并且知道西边的四川和云南等省看不到这次月食 ——因为地球是圆的,他还教儿子怎样计算纬度——三阿哥胤祉算出故宫的长春宫的纬度是39度59分30秒……

  从一个美国人的书里了解中国历史,视角的差异会带来很多阅读乐趣,尤其是史景迁这种汉学大家,又的确比普通的中国人更清楚某些历史细节,这种戏剧性的差异就更大了。

  后记:今天看到许知远的blog刚好在写这本书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Stewart and his team put out several issues of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and then when it had run its course, they put out a final issue. It was the mid-1970s, and I was your age. On the back cover of their final issue was a photograph of an early morning country road, the kind you might find yourself hitchhiking on if you were so adventurous. Beneath it were the words: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It was their farewell message as they signed off.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And I have always wished that for myself…”

          —Steve Jobs

  补:人群是不靠谱的,乔布斯这个讲话刚出来的时候,我推荐给周围的朋友,包括我那时候的女友,他们大多不感兴趣。等到乔布斯死了的时候,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句口号变得震天响。昨日的特立独行,成为今日的经典,明日的陈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