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42区

探访42区

  一直想去看看教主的老巢。昨天他邀请老同事、豆瓣算法组的大牛蒋长生同学指导下一版的推荐功能的开发。俺就借着旁听大牛技术讲座的机会探访42qu办公现场。

  描述一下看到的吧:屏幕、键盘、鼠标、饮料、零食、睡床、沙发、桌上足球台……杂乱地混在一起。大概前一晚编程熬夜,到的时候,教主还缩在沙发上的被窝里(长生就这样直接开始讲ppt了)。几个年轻人给我演示了准备上线的新版界面。真谛还让我看了传说中的god.42qu.com,网站的管理仪表板。真是俺梦寐以求的车库创业场景呀。

  推荐算法现在是创业圈的热点。每次公开聚会(例如这个这个这个),参加的人都很多。这种小范围交流,可以放大胆多问些外行的傻问题。具体内容不多说了,工业应用更多采用经典算法,关键是各种细节和平衡取舍。

  42qu很缺人,缺靠谱的python程序员。有创业热情的资深程序员,或者想找实习机会的同学,可以考虑考虑。不由想起自己大一去创业公司打工(那时候只有17个人的小软件公司,后来创业板上市了),这段经历对我而言非常重要。

招聘、求职和早恋

  前两天的千核测试太累,测试报告发出去,老婆大人命令在家休息了一天。

  先帮朋友发个招聘广告。香港某大学正在筹备的文本挖掘和推荐算法实验室,招聘熟悉学术圈氛围,有软件工程经验,能带人做产品的工程师。这个实验室是与企业合办的,其目标是把学术研究成果向市场孵化。实验室负责人是从pFind组出去的帅哥leo。待遇不错,尤其是与国内相比。如果嫌香港租房比较贵,可以在深圳住。嗯,如果不是因为年纪太大,在北京成了家,俺是一定投奔的。有兴趣的同志们赶紧发简历到topmathchina at gmail。要快哦,亲。

  言归正传,最近招聘的话题在42qu和各个牛人的Blog上大热。例如刘未鹏刚发表的Blog《怎样花两年时间去面试一个人》 ,堪称经典。作为资深人贩子,我以前也在Blog上议论过别人的是非。类似的,挑灯看剑也在BLOG上叹息过豆瓣招人不易(这篇BLOG现在被隐藏了,如果你真想看,用Google Reader)。招人的机构找不到靠谱的人,大量求职的年轻人又在纠结郁闷,出现这种局面责任在教育机构。

  反过来说,总有人能超出环境均值成为Outlier。前两天蓝色宝石聚会,rainbow学长愈发内敛强大,喜欢把他的经历讲给年轻人。rainbow刚来北京上大学时,特困生,家里为了凑足学费历尽周章,去中关村软件公司打工,开电脑的电源按钮都找不到……可一年以后,他给家里汇回去1万元,蓝色宝石筹备创业时,他说没问题,现在的积蓄够自己两年的生活;到了毕业,打印出来的求职简历比别人厚四五倍;进入老牌国企,很快成为几十年来最年轻的处长;他在北京买了房子,把父母接来,结了婚……最关键的是,每次见到我们这些朋友,他还是那个真诚、温和、质朴、大度、勤奋、踏实的rainbow始终没变。无论提供的教育质量怎样,毕竟是大学,有很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年轻人首先应该有自己的行动。

  关于大学教育和创业,42区上有个16岁小朋友前两天发帖子“为什么我选择辍学创业?”。对这件事,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求职和找对象一样,想找到可以托付的事和人,先得做不少功课。说到这里,跑个题,有个15岁小女孩误入邪恶的42qu,问:“我这个年纪、要是喜欢上了别人该怎么办”,joyfire大叔是这么教坏小朋友的。

    早恋挺好,早点体会一些悲欢,了解人生的真相。总比变成剩女了还不了解异性的基本特质好(北京城里这种女孩还真多,周围认识好多有车有房却没谈过恋爱的30岁白骨精)。

    不过,要把握几点原则:

    1、保持悲观,概率统计显示,中国大约有3000-5000人是非常适合你的The one,这个人在中学就出现的概率比被雷劈中的概率小一千倍以上。

    2、相信自我感觉,保持勇气。勇气有很多种,例如向一个人早点承认自己不喜欢他,让彼此尽快解脱的勇气。

    3、学会自我保护。世界上真的有不少烂人,得不到就伤害。保持冷静而强悍,不要轻信,学一点跆拳道。

木瓜移动和生物信息

  大约两周前参加了42区的一次技术聚会。其中一个讲座是木瓜移动的软件工程师李春勇介绍papaya客户端的体系结构。原来就听说木瓜里面有好多清华计算机系的牛人(包括他们那个上《非诚勿扰》的美女CEO),技术实力果然很强悍。如果这个平台真能顺利达到实用,意味着第三方移动App开发者可以实现“一次编写,到处编译”,只用python开发和维护一套代码,就可以在iPhone和Android两边发布产品。

  如果想借助木瓜平台开发商业app,要和他们分账。我在报告后提问:木瓜是否支持公益性质的志愿计算项目,例如开发生物信息领域的标注游戏。李春勇表示有兴趣。在场大多数程序员估计没搞明白我说的“蛋白质折叠游戏”是什么意思。因此专门写这篇博客。

  在BLOG上介绍过志愿计算和蛋白质折叠算法。而通过游戏手段辅助科研,在第二人生的虚拟世界里也早有先例三月份Mozilla Drumbeat大会上听到过Foldit项目介绍,它把前两者很巧妙地结合起来。现有蛋白质折叠算法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系和生物化学系的科学家们想利用人工辅助。他们联手开发了在线游戏Foldit,号召全世界的玩家参加。游戏内容是利用辅助工具搭建三维结构模型,游戏根据物理原理给搭建出来的结构模型打分。尽管参与的志愿者大多没有科学背景,但拥有良好空间推理能力的玩家依然可以逐渐找到窍门,搭建出越来越稳定的结构模型。

  最近,这个听起来有点不靠谱的尝试取得重大成果。上千志愿参加的游戏玩家在三周内构造出了一种重要的蛋白酶的三维结构(这种酶与艾滋病HIV病毒密切相关),其完美程度超过了此前十年里科学家们在超级计算机上算出的所有结果。这项工作刚刚发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论文附录的贡献者名单中,游戏玩家们的名字赫然在列。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已经知道我想做什么了。Foldit的蛋白结构搭建游戏还是PC版的,可以把同类算法移植到iPhone和Android上去。如果木瓜愿意支持,也可以帮助他们的平台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