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流水帐

学术交流和流星雨

  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场所湖光山色,环境很好。

  整天都是云里雾里的生物名词。今天听得最清楚的,是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饶毅教授的报告。而最乐的一段,要数:“咱们整天看好多‘很黄很暴力’的东西,而且不仅仅看哺乳动物的,还要看昆虫的。”

  晚上吃自助烧烤,接着卡拉OK大赛,hchi哥连续过了初赛和复赛,震撼全场,获得第二名。大伙儿又去玩了上百块钱的电子游戏。回到房间已过零点,正准备上床呼,突然收到wyj美女的短信:快出来看流星雨。

  一出门,就听到远远的整个山谷到处都是欢呼,还有很多女生的尖叫。

  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从窗户跳到天台上,一边嘟囔:“我都三十岁的大叔了,还跟着你们几个小孩子折腾,我容易吗我。”结果:“少废话,把浴巾和毯子拿过来。”

  别说,仰面朝天躺着,漫天星斗、明亮的下玄月、远远的银河,真挺漂亮。

  他们说,赶紧许愿,于是我开始念叨:“pFind能卖1个亿”、“pFind能卖2个亿”……到6个亿的时候,一颗流星唰地过去。

  我问wyj,“你觉得hchi哥获得诺贝尔奖帅,还是图灵奖帅?”,答曰:“图灵奖更帅”,我说:“那俺就祝他得诺贝尔奖吧”。话音没落,一颗特别明亮的火流星,划出粗粗的红色轨迹,从我们头顶冲过去。大伙一起对着hchi哥:“哇!”

  BTW 1:带来的梁文道的《我执》已经看了一半;雷纳·格鲁塞的《蒙古帝国史》读完第二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之前一个月太纠结,连新买的书单都没列,回北京后补上)。

  BTW 2:论文第6稿,修订到吐。hchi哥帮我批改得很仔细,还指出了几个致命问题,看来还得大动干戈。什么事吐啊吐就习惯了,上一篇期刊我改了30稿,这还早呢。

pFind Studio 2.3 RC

  7月焦头烂额。居然连BLOG都耽误了。这很不好,写BLOG并不妨碍工作,然而对成长的记录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自我投资,坚持得越久,回报越多。实际上,这个月发生了不少好玩的大事小情,当时不立刻记下来,很快就失去鲜活感了。

  突然有敲字的兴致,赶紧登录上来。有些内容先做索引,后面的blog陆续详述。内容散乱,理解精神吧:)

  pFind Studio 2.3发布了Release Candidate。以往,每个新软件或模块的主力作者有权利给作品命名一个昵称,组里惯例是动画片或科幻角色。例如:pFind 2.1内核,hchi哥命名为Doraemon,也就是机器猫的名字;组里两台服务器,hp命名,一个叫shark,《海底总动员》里的鲨鱼;一个叫donkey,《怪物史莱克》里的驴子;所向披靡的pLabel 2.0之父lyxiu,把它命名为Wall.E,《机器人总动员》里的主角。

  yjw mm给pFind 2.3内核起名为EVA,《机器人总动员》里帅帅的侦查机器人,这是组内产品序列的昵称里,首次出现女性名字。08年8月8日,hchi哥的Doraemon发布时,俺就感叹:完美,没想到不到1年,又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BTW:前两天30岁生日,怨念和纠结,请组里去钱柜唱K,收到惊喜礼物:一个EVA。你和她说话,她就表演电影里的台词、动作和眼神,一模一样。放在书房里,夜里上网,她就在那里“Wal…l…E”,“E…VA”地不停折腾)

  czh哥给新版索引模块命名为Simba,狮子王里面的主角。

  (BTW:利用pFind新索引的恐怖功能,rxsun大虾做了件很酷的事:对恐龙化石里的胶原蛋白,进行跨物种搜索。结果证明,鸟类的蛋白序列的确和恐龙最接近)

  瓶子哥给pFind并行版内核起名为Monsters,《怪物电力公司》里的主人公。这个月也就是为了它的论文纠结,英文写到吐。下半年还要申请一个发明专利。

  (BTW:在同一个大型集群上跑相同的鉴定任务,SEQUEST折腾了24小时,Monsters仅仅花费2800秒,鉴定准确性上也占压倒优势。牵着俺们的怪兽出去,真的吓坏了不少人)

  业界大事嘛,其实不太关心Google宣布要推出PC的操作系统。我感兴趣的新闻有:C++标准委员会居然否决了concepts;Apple发布新版iPhone SDK;Google发布simple编程语言;久其软件获准IPO,创造100位百万富翁(里面有大量北交大计算机系和通控系的校友,不少是我的好朋友,哈)。

老妈的电话

  下午接到老妈电话,她又说没事。于是回了一句“我在开会呢”,急急忙忙挂掉。

  偏偏晚上和瓶子哥修改技术报告有点反复拖延,10点出来,地铁都没有了,打车回家。进门,渴,吃西瓜,开空调,洗脸……过了好久,才发现老妈不对头。

  原来老太太下午在外头逛街,不留神狠狠摔了一跤,门牙都摔掉了。

  当时一定很疼,所以给我打电话,又怕我操心,只说没事,就是问我啥时候回家。

  明天请假陪老妈去医院检查,老太太还一个劲不愿意,说自己去就行,怕耽误我工作。

  少罗嗦,我已经决定了

  末了,老妈偷偷叹了一口气:“老了”。

  什么呀,总是习惯走路带风,速度快得别人追不上,又粗心大意不仔细看路,而且眼镜片花了舍不得配副新的,摊上哪个年轻人,都得摔个嘴啃泥。明天陪你顺便把眼镜也配好了。

  同志们,我们长大了,也就是说,到了父母需要更多关心的时代了。再接电话时,别像某个混蛋儿子今天那样,粗心大意急火火。如果父母在外地,拨过去问问平安吧。“这点事儿都做不到,养这么大的一个儿子有什么用,煮着吃吗?”

TL聚会,遭遇若干大牛

  今天TopLanguage聚会,见到了崇拜已久的若干大牛的真身,比如传说中的pongbaTinyfool……

  神侃内容:从互联网广告的商业模式开始,到电子商务的信誉体系和物流体系;到语义网络技术、信源挖掘推荐和评价;到人工智能、基因进化和大脑神经机制;到精密机械制造业和破坏性创新;到豆瓣应该完善的若干features需求;到北京美食和若干”驻京办”位置;到房价和经济危机;到国有垄断行业和IT创业;最后到各自工作中正在面对的算法和工程难题。

  能参加TL聚会的,大多有两个特征:技术不错,外向能言(写BLOG有文笔)。所以这样的聚会不会冷场,谈的话题也都绝对有趣儿。

  不幸的事实是,几乎所有人的工作都与互联网行业有关(连googollee的机顶盒也是),俺除外,哇哇哭。

五一比赛日,五二堵车日,还有书单

  五一上午,看休斯顿火箭队的比赛,姚明终于打进了季后赛第二轮。桀骜不驯的阿泰斯特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姚明每天都是第一个来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他是我们当之无愧的领袖”

  五一晚上,去工体看北京国安对上海申花的中超联赛。京沪德比气氛一向刺激,加上又是节假日,几万球迷声势浩大,还看到很多戴绿头带的老外。当然,也有一整看台是上海“蓝魔”方阵针锋相对,武警叔叔层层保护。

  遗憾的是最终0:0互交白卷。下半场上海队球员频频倒地,拖延时间,激起全场京骂。我更赞赏“绿色风暴”和“御林军”专业球迷方阵:对方一倒地,就有节奏喊“脓包”“狗熊”;当主裁判要求下场治疗,球员举手示意可以继续比赛时,就报以强烈嘘声。这给裁判和客队施加了压力,又没跨过界限,变成人身攻击和辱骂。

  今天去怀柔旅游,但不太成功,高速公路都被出京的车塞满了。下午回来,逛五道口的光合作用书店,买了几本书:许知远的《醒来》萨冈的《我最美好的回忆》莫顿森的《三杯茶》以及芬德拉的《北极光,请将我忘记》

      

植树归来

  我的偶像sparc大虾组织网友们参加greenbeijing.net的义务植树活动。俺刚回来。稍后贴照片。

  实际体验才知道,种树不简单,好久没有流这么多汗,晒这么多太阳了。而且科技含量也很高,凿石、土质、肥料、保水、针叶和阔叶的配比……

  不过,俺们还是很厉害,速度和质量都接近专业人士。俺和林经理配合默契,树苗的保水层垒得非常扎实。林总为了搜集压底的大石块,小臂被荆棘划了好长一道口子。林场工人说:“看看这帮人,这才是真心实意来种树的”。回来的时候,不止一个人都嫌劳动量不够。

  中午野餐,和热心公益的同龄人聊天很放松。我是新兵,sparc他们几个连续参加过四五年,跟林场工人都认识了。还有很多年轻的妈妈带着小孩子来体验。有位大哥,刚见面就觉得面熟,踅摸半天哪里见过。最后两个人同时记起来,原来他是本科比我高一级的学长,以前去GodSpeed宿舍串门经常见的,哈。

  工作压力大,情绪总是不高,睡眠也不好。有机会参加这种活动,自我感觉忒好了。这的确是对心灵的投资。嗯,要按年度计划坚持参加公益。

  BTW 1:带了本《光荣日》,但没顾上看。不过组织者发了一只印有环保知识的书签当纪念,刚好夹在书里。

  BTW 2:注意了一下林总的言谈,她的确是个很会倾听的人,怪不得事业有成。要学习。今天和林总聊天,听sparc他们几个说工作的事,对自己接下来的职业生涯有了更明确的设计。

  BTW 3:忽悠林总创业,俺就有老大可投奔了。被识破企图,哇哇。总结:“joyfire只忽悠自己信任的人。”

4月1日节日快乐!

  袖子早上晕晕呼呼没睡醒时,就被人家骗了,一个“喵”短信发出去3秒钟以后,才反应过来。

  leo接到老姨电话:“我就在你们楼底下呢,赶快出来”,他慌忙跑下去,找不到人,打电话,老姨:“读书读傻了”

  午饭吃驴肉照火烧,老板娘说我给的50块是假币,一下蹦起来:“不可能!”。她得意洋洋:“高科技人才咋这好骗”。

  几个喜欢的创业网站里,只在BlogBus发现了这一条:“即日起增加‘人脸识别功能’——登陆个人Blog页面需经过面部识别进行个人身份验证,才能访问自己的Blog,未经识别的Blog将被限制访问。”

  豆瓣反而一本正经发布了新改进:“作为豆瓣电影的入口,目前的电影首页已经不能满足这个需求。于是我们做了一次新的改版”。嗯,这是学当年Google在4月1日发布Gmail。

  笨蛋们,节日快乐!

《仙剑奇侠传 四》终于打完了

  浩哥推荐的仙剑四总算打通关了。对于我这种天性疏懒的人,能把游戏坚持打完,已经算不容易了。

  有天我告诉浩哥:“已经到你们山东境内了,那个即墨城”。浩哥意味深长地说:“元宵节的花灯会是重要转折点”。当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现在才明白。从这往后气氛就越来越沉重了。姚壮宪偏爱悲剧,所以仙剑系列的主角都没什么好下场。

今天地铁上遇到的一家美国人

  没想到地铁也会堵车,每站都停10多分钟,还不时在黑暗中临时停车。今天上班算是彻底迟到了。

  我右边坐着一位老外,再过去是她的一对儿女:小男孩也是黄头发蓝眼睛,他妹妹却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亚裔模样。时间过得很慢,打哈欠,就和这个外国妈妈聊起来了。

  我:你是到中国来旅游?

  老外:算是旅游吧。

  我:第一次来中国吗?

  老外:不,六年前来过一次,那时候(摸摸女儿的头发),她还是个小baby呢。

  我:两个孩子很可爱。

  老外:谢谢。

  我:除了北京,你们还去了什么地方?

  老外:香港、上海……还有山东(费劲地发音),她出生的地方。

  我:您的女儿出生在山东?

  老外:可能是吧,事实上,嗯,你知道,我们收养了她(身边的小女孩不安地扭动身体,伸手搂住妈妈的腰,于是给她额头上一个吻)。

  我:哈,你们一家人真让人羡慕。

  老外:谢谢,我喜欢中国,除了她的缘故(轻轻拍拍头),还因为人们都很友善。

  妈妈转过头和女儿说了一句什么,没听懂。她转过来说:其实我女儿会说一点汉语。然后又转过去。看样子她是想让女儿用汉语和我打个招呼,可小女孩紧张地盯着我,就是不肯张嘴。我冲她微笑,她躲到妈妈身后,最终还是蹦了一句英语。

  老外(很无奈地向我解释):她不喜欢说汉语,我逼她去学习班,我们那里有个协会(或者团体?没听懂的一个单词),全都是收养中国孤儿的家庭,我们希望孩子不要完全断绝与中国的联系,因此努力让她接触一些中国的东西,比如我们也庆祝春节,有的父母甚至学习做中国菜。

  我:她还小呢。说外语很麻烦。我就很头疼学英语。看样子她一定很乖。

  老外:孩子慢慢长大,上学,开始懂得很多事,问题就来了。有一次她生气发脾气,冲我喊:”我是被你偷来的。”

  我:这的确对她,对你,都不容易。

  老外:是啊,也许等她长大了就明白了。这次带她来,就是想让她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我想她好像理解一些。老实说,来之前我自己也很紧张。

  小女孩紧靠着妈妈,很紧张的样子。我想,让一个孩子完全接受这一切:自己的种族、身世和来历,陌生的文化,的确不容易,需要很多年。

  我(冲着小女孩):中国和美国有很多不一样,对吗?

  她还是很警惕,盯着我不出声。倒是她哥哥大声说:“我恨蹲式厕所!”,大家一起笑起来。

  于是我和小男孩聊起来。

  小男孩:你喜欢听什么歌。

  我:很多,如果说是英文的,也许,Beatles(甲壳虫乐队)。

  小男孩:(拖长声音)太老了。

  我:和你比,我本来就是个老人了。

  小男孩: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我嘛,信息技术,你知道软件什么的吗?

  小男孩:知道,我有一台电脑,上网。据说中国人和印度人对这方面很厉害。

  我:你还真知道不少。

  小男孩:我们两个一起学汉语的,%&$#@*&(说了一堆貌似汉语发音的东西)

  我:……(没听懂,汗)

  小男孩: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女孩儿,要把baby扔掉。(妈妈打断,责怪他,同时紧搂着女儿;可是小家伙还是挑战式地盯着我,感觉周围的人都竖起了耳朵。)

  我:这的确是个很坏的传统,我很抱歉,不过这种事现在已经很少了,中国变化很快。

  小男孩:不管怎么样,我会保护我妹妹,我不让别人欺负她(挺起胸膛)。

  我:嘿,这位男士真棒。

  我到站了,再见,希望以后常来北京。

  小女孩也冲我招手了。

  祝这一家人幸福。

重构和元宵节孔明灯

  又该写BLOG了。今天本想聚焦写点编程和技术。像上次一样懒散无主题。不好意思,忏悔。先随便敲点流水帐。

  最近连续安排了多场code review和pair programming。还是老办法,一群人搬着投影仪到会议室,对着IDE上的代码七嘴八舌评头论足,把操作键盘的家伙搞得神经错乱,换人,继续折磨。等所有人都崩溃了,就暂停争吵,放音乐,派我奔下楼去买饮料、雪糕、水果或驴肉照火烧……

  此外,还花很大精力与新人交流:如何倾听和提问、如何制定todo list和里程碑、如何写邮件……感觉像把一辈子的话在几个小时里全说光了。

  工作强度虽大。心情还算不错,充实感。下一版pFind 2.3已经展开研发,敬请期待。

  回到家,有些疲惫,听音乐,到书架随手拽下两本的老书,乱翻。一本是Conversation with I.M.PEI,一本是The Software Architect’s Profession An Introduction。搜索以前的博客,这两篇读后感(2008/2/19,2006/1/3)已经差不多了,没有新想法。

  还是贴点照片吧,昨天元宵节,又买了一尊大礼花。注意第二张照片,空中那条红线,是一盏孔明灯顺风飘过。

  小时候用报纸和竹条糊过一只孔明灯,用家里炒菜的油做燃料,可惜刚飞起来半米高就倾斜烧毁了。老妈还因为油的事情揍了我。不过她不知道姥爷是我的同党:一开始油怎么也点不着,姥爷看了说:“油没有捻儿点不着”,于是我又从被褥里偷揪了一点棉花,姥爷教我怎么拧灯芯。因此,初中时代,物理老师问:“热气球的为什么能飞?”,我干脆回答:“有捻芯”,还纳闷有啥值得哄堂大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