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CAS@home

中国Mozilla Drumbeat大会和志愿计算

  志愿计算是指利用公众空闲CPU时间进行科学计算的技术。以前在BLOG上号召大家参加中国科学院的CAS@home项目,运行在这个平台上的蛋白质结构预测算法是由我们计算所生物信息组卜东波老师等开发的。

  3月23日至25日,高能物理所、计算所与Mozilla联合举办中国Mozilla Drumbeat大会。其专家报告部分的主题就是志愿计算,邀请了包括David Anderson在内的众多牛人。David Anderson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著名的寻找外星人计划SETI@home的负责人,目前最著名的志愿计算平台BOINC的创始者。

  而后还有两天的Hackfests(现场工作室),这部分比较有趣。将安排4-5名开发人员和2-3名科学家组成一个小组,你会在领域专家的指导下,为一组Hackfest挑战项目开发出原型代码。Hackfests招募正在进行,软件牛人们赶快来报名。当然,因为Hackfests的任务具有延续性,需要您尽量保证两天全程参与。将为志愿者提供免费的饮料和午餐,以及24日的晚宴。

欢迎贡献自己PC空余时间,帮助CAS@home计划

  办公室里的大多数PC,70%时间并没有用于工作。CPU空转不仅仅浪费能源,对于每过18个月就折旧一半的电脑设备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硬件投资的浪费。另一方面,很多科学家苦于没有足够的计算资源。如果能利用用户离开工位的电脑空闲帮助科学家做计算,就能一举两得。

  最早实现这一设想的是伯克利大学“在家寻找外星人计划”(SETI@home)。只要下载一个屏保程序并安装,当你一段时间不碰自己的PC,进入屏保模式,程序就会自动从网站上下载天文无线讯号进行数据分析,破译可能存在的智能生物信息。如果主人回来,屏幕保护程序会中断并保存,不影响你继续自己的正常工作。

  这一模式在生物制药领域最成功的案例是斯坦福大学的Fold@home项目, 到2010年全球加入该计划的志愿计算机的CPU个数已经超过35万个,其中Windows用户人数最多,PS3游戏机用户占第二,Mac OS用户占第三,Linux用户第四……此外还有大量高端GPU用户。成千上万普通用户的PC组成了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计算能力丝毫不比那些每小时耗电 费用达到几十万元的超级计算机差。利用志愿者贡献出来的计算能力,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十几种治疗癌症和其他疑难杂症的可能药物靶点,发表了上百篇相关论 文。

  CAS@home是中国自己的志愿计算 项目,是在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外国特聘研究员Francois Grey的帮助下于2010年开始启动的。目前运行在CAS@home上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应用软件是由中科院计算所生物信息组研究员卜东波等人开发的,依 据蛋白质结构联配时出现的short-cut现象提出的一种高效的结构预测算法。

  目前参与CAS@home的志愿者超过2000。欢迎大家贡献自己PC空余时间,帮助科学家的研究,为战胜疾病提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