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贝聿铭

返璞归真

  过去一年左右,听过的最有收获的技术讲座,就是阿北的云风的

  两人都是骨灰级程序员,阿北写过将近20年的程序,云风C++经验也超过15年;都是一线架构师,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按照自己的思 路,架构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所以尽管他们开发的是不同产品,用的是不同技术,讲座内容听起来居然有某些相似:把握技术的方向感,设计上的返璞归真。

  其中不少一带而过的设计细节都会引发我的兴奋和一点遗憾:兴奋缘于共鸣,而遗憾则因为“如果早两年前能明白……”。不过反过来说,很多事只有躬身入局试过才能真正明白,否则就是听到了也会放过去。

  春节闲翻书,又读了一遍Conversation with I.M.PEI。 贝聿铭从名校毕业后,有十一年都专做贫民区改造项目。这阶段的工作在师友看来有些低档,但是他自己认为非常重要:因为他借此熟悉了社会是如何运作(这一类项目,大多和政府法令和补贴有关,所以必须学会跟着老板去和政府官员和媒体打交道),学会了在受限的条件下作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书里举例说明当时如何想方设法,既能设计出完美的建筑,又能满足严格的成本限制)。通过这些磨练积累,才有了后来的卢浮宫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香山饭店和伊斯坦布尔博物馆。

  国内软件业正在发生变化。一大批工程师已经积累了“贫民区改造项目”的经验。一旦这些人得到环境的支持,拥有了独当一面自由发挥的机会,就能做出真正有趣有影响力的设计。接下来几年俺们等着瞧吧。

贝聿铭和架构

  读The Software Architect’s Profession An Introduction时,贝聿铭设计卢浮宫博物馆的案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在书店看到一本Conversation with I.M.PEI,买回来看。

  有很多有关构造技术(Firmitas)的内容,比如材料、光线、形状、结构;也少不了设计美学(Venustas)的描述,比如 儒家思想、西方音乐、纪律和热情、人际关系甚至政治;但毫无疑问,贝聿铭最关注的是对结构功能的需求(Utilitas),更确切的说,就是建筑和人的关 系:建造者是谁,拥有者是谁,使用者是谁,浏览者是谁,评论者是谁……架构师不应该为了设计而设计,所有的技术方法和设计模式都是满足功能需求的手段。

  有很多戏剧性的对比:

  • 柏林历史博物馆、多哈伊斯兰博物馆、日本美秀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之间的差异让人惊讶,却与当地的人文环境、馆内的展品融合的那么完美。
  • 大胆重构卢浮宫,把几百年历史的法国骄傲开膛破肚大动干戈,设计香山饭店时却小心翼翼地保护古树和流杯渠,几乎是仅仅在古代园林基础上进行整修而已。
  • 对中国文化非常留恋和骄傲,却在设计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时强硬地拒绝风水:“追求人和环境的和谐美是中国传统的精华……但风水已经沦落为骗子的赚钱工具,我对迷信不屑一顾”

  软件业从建筑业学借鉴了很多的东西,甚至直接拿来了Architecture和Pattern这样的词汇和思维方式。但还不够,尤其是在把握Firmitas、Venustas和Utilitas三者关系上,需要更成熟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