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很严厉地执行todo list,以便把上半年落下的进度追回来,争取年初的愿望不落空。心情好多了,忙碌带来充实,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变得刻薄而急躁。
今天周末,居然一直睡到12:40才起床。打电话到办公室,旁边组的人说,组里工位上一个人都没有,我也就索性找借口不去加班,放松一天。游戏风云频道正在直播G联赛总决赛,于是看了一整天电子竞技比赛。
很喜欢游戏风云频道,没有故作深沉的老家伙(年纪太大的,估计也看不懂星际、魔兽和CS吧,哈哈),主持人和嘉宾经常为比赛结果打赌,然后在转播中各为其主;对战术有不同意见,就会吵吵闹闹,恨不得剪刀石头布。别看圈子里都是年轻人,但无论是俱乐部、职业选手、媒体还是赞助商,还都很像样子,整体运作挺规范。
跑题了,回来再说自己的情绪。翻了翻上周的邮件,口气总是很强硬:目标是什么;每个人负责哪一块;已经完成的milestones;距离deadline还有多久;最悲观情况下,哪个要壮士断腕,哪个要力保……很像周扒皮半夜鸡叫?提醒自己约束暴躁的性格。
说到情绪和性格,《梦断代码》里提到,美国做过一项IT专业团队的个性特征的研究:“77%的样本偏爱思考后决策,只有23%的样本偏向感性。而普通人群里,这两类人大概相等。41%的受访者是内闭型思考者,比例两倍于普通人群。极端情况下,程序员的行为特征——避免目光接触、难以读懂身体语言、沉迷于偏僻的课题——非常类似 Asperger’s Syndrome(一种轻度自闭症,高智商人群发病率较高)。”
这是不是意味着,只有自闭的书呆子才适合软件开发呢?
恰恰相反,我见过的最出色的软件工程师,都特别善于沟通交流,无一例外。查《代码大全》那本厚厚的砖头,有一章专门论述程序员的必要个人性格,除了最后一条以外,几乎都与人际关系有关:Curiosity(求知欲)、Intellectual Honesty(诚实)、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交流与合作)、Creativity and Discipline(创造性和纪律)、Laziness(懒惰)。
的确,大多数技术人员都比较内向,善于集中精力,不喜欢多说话。恰恰因为这样,就更需要特别注意交流。例如我自己在工作的时候,就是一个典型的话痨,前两天还刚发过邮件提醒新人:“罗嗦一点,多解释一下,总是没坏处”。其实我是内向型性格,多次心理测试结果都是“哲学家”型,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内闭型思考者。(哈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吧)
澄清一点,心理学所谓内向外向,并不像普通人理解的,话多就是外向。而在于你在什么状态下得到“充电”。内向的人,倾向于在独处时通过沉思和自省,得到平静和自我认同;而外向的人,则通过与别人分享和交流的过程,得到自信和升华。
人际交流是一种技巧,是可以学习和积累的。其实不少内向的人都善于交际,尽管我们的“能量”源于独处时的“充电”(例如读书、写日记、锻炼、上网等),但也知道如何扮演团队中的润滑剂或领袖,在合适的时机,把能量放射出来。
要交流,就意味着面临种种压力:语言误会、花费精力、真话带来的麻烦、利益上的冲突、器量上的修炼……但这是团队成员必须承担的责任,是职业精神的一部分。只顾自保懒得交流,是软弱和缺乏热情的表现。
BTW 1:润滑剂,是除领袖以外,团队里另一种凝聚型的角色。《最后期限》专门提到这种人:独特的亲和力,自然而然地维护团队气氛。
BTW 2:谢国忠的BLOG里提到了工程师,黑色幽默了一把:“所以这个世道没什么公平可说,反正谁站对了地方谁就钱赚得多。我觉得对世界最有贡献的就是工程师,但工程师赚钱赚的最少,你要为国家做贡献的就选工程师,想为自己赚钱的还是想办法钻进投行做金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