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自我意识

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和自我意识基因

  我很少看哲学书。读皮亚杰的这本《结构主义》,大脑动不动就过热死机,放下,过一段再读,又死机……一直折腾了三个星期。要不是这期间有10天在深圳广州出差,累的时候换脑子,这本书估计读不完。

  简单解释的话,结构主义者认为,事物整体并不等于个体元素简单求和。元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结构”,甚至比具体的某个元素还重要。举个例子,一首曲子,如果提高8度,虽然所有音符都换掉了,但我们还是能识别出这是同一首音乐。因为曲子内部的“结构”,也就是旋律,没有变化。

  皮亚杰对“结构”做了专业的逻辑形式定义。如果将这种抽象的定义映射到数学上,恰恰就是我们计算机专业熟悉的离散数学的那一套体系:群、环、域。而函数映射,就是这些代数系统的“结构”。在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语言学等领域,《结构主义》都有专门章节进行论述。

  好了,概述讲完了,剩下的细节,感兴趣的同学自己去读书烧脑吧。

  八卦了一下,皮亚杰博士学位读的是生物学,后来跑去研究儿童心理学。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具有完整智能。成人的心理状态,实际上是青少年时代连续不断演化的结果。皮亚杰描述10岁之前的孩子,心理演化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注意到因果,训练自己的条件反射,例如很多婴儿用手挡住阳光,再拿开,再挡住,再拿开……这种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让小孩子很兴奋,不断重复。

  第二个阶段,学习语言,了解世界表面上的浅层联系,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模仿周围所有人的语言,并逐渐学会自己组织表达。但是他们只能理解实体和名词之间的映射。

  第三个阶段,开始有了抽象的思维,开始有逻辑,开始学习数字……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状态并不是静态的,到某一天突然跳到下一个阶段去。而是持续不断的进行内部映射和更新,进而重构整个操作系统。这里说的“映射”,皮亚杰又称为“运算”,其实和前面提到的数学上的“函数”概念几乎完全一样,就是“结构”的一种具体体现。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演化之所以有其必然方向,一定是因为某些客观的物质基础造成。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这个物质基础还不清楚。

  然后,好玩的事情就来了,前两天我们和一位遗传医学专家在北京机场T3航站楼吃饭,她提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达尔文曾经拿了一面镜子给红毛猩猩看,红毛猩猩在发现周围并没有第二只红毛猩猩之后,就坐到镜子前做起了鬼脸来。黑猩猩也一样,心理学家在它的眉毛和耳朵上做了记号,黑猩猩发现镜子里的影子被涂花了脸,很自然地用手去摸自己的眉毛和耳朵。人类儿童在12个月到24个月开始有自我意识。研究表明,类人猿、大象、海豚、猪还有喜鹊也拥有镜子前的自我意识。但是,其它大多数动物都不能识别镜子里的自己,会对镜子里的影子表现出很高的攻击性。

  中国的生物学家对所有这些动物进行基因测序,对比有自我意识和没有自我意识的两组动物之间的基因差异。他们发现了一个基因位点。恰好这个基因位点和一种罕见的疾病有关,患了这种疾病的人能感受到刀子割手的疼痛,但是在平常生活中,总是不慎弄伤自己,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在刀子快割到自己的手,或者火焰快烧到身体的时候,并不懂得躲闪。

  所以这个基因位点和它所在的功能通路,有可能正是自我意识的物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