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尼采

子曰、释迦牟尼和尼采

  怎么理解《论语》的第一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只单纯地把三个句子分开理解,就无法体会孔子说的三层境界:

  首先,若有幸得到机会施展抱负(“习”可以理解为实践),那是最幸福的事;

  退一步,就算暂时无法发挥才能,若有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理解你(就算“自远方来”,不能随时见面),也很不错了;

  最后,再退一步,即使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你仍然保持风度不恼怒,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才称得上真正的君子。

  我们的教育总是死背。昨晚读《西方哲学史》,看尼采这一节,居然安排他和释迦牟尼进行了一场辩论,涉及的内容如此广泛,以至于罗素不得不假设有个“天堂图书馆”,以便给读者列出参考书。可惜正式的哲学课上,没有这种精彩内容。

存在主义

  尼采说“上帝死了”

  萨特说“自由是对人们的惩罚”

  按照存在主义的观点,人感到焦虑,恰恰是因为人的自由,感到了自由但无从选择。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不能再像中世纪的人一样依赖某种信仰,这意味着没有任何因素使某种选择成为必然,一切都依赖自己决定并对结果负责。在悬崖旁,人之所以会感到眩晕,是因为意识到可以选择跳下去,而跳与不跳都由自己决定,和上帝无关。

  补:“存在主义”属于相当激进的左派哲学流派,随便找本大学的哲学教材都有详细介绍,可是它的汉字名称在微软的spaces live中文版居然禁止作为blog标题,是不是有点滑稽,当时不得不换用英语单词Existentialism作为标题。